首页 > 健康养生 > 《扁鹊镜经》精读 – 奇恒(3)
2024
04-16

《扁鹊镜经》精读 – 奇恒(3)

奇恒(3)

— 原文(略)—

— 逐句解读 —

齐襄公问于扁鹊:奇恒之度,可得闻乎?

前面讲的是脉势,此篇讲的是脉度,脉势为形,脉度为量。是用数学计算的方式来诊脉的方法。

扁鹊曰:循扪按气口,皮肤和柔,

这里是开始讲平人的脉象,所以开句用了皮肤和柔的形容。

一呼脉行始动于姜,陇起至夷,动搖一寸五分;再动而夷亦动,入鱼际橫理,气行三寸;

这是一呼两动,前面一动为起,后面一入为终,动于姜,入鱼际横理,就是气口脉的三寸,说明这个波长是整个气口脉的长度。

陇起至夷,是波峰在夷候,在三寸的中间,这显然是一个正态波。这个波是动了次才走完全过程。

吸脉动亦起于姜,再动而入,同呼之行,

此句说明一吸也是两动,行程与一呼一样,也是三寸波长,波峰在夷候。

合息气行六十分,命日脉道黃钟。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也就是六十分。这个就称为脉道黄钟,属于标准律。

呼吸定息脉五动,气行六十分,若引绳大小齐等,上下相应,俱往俱来者,命日平人。

一呼一吸脉四动,加上呼吸间的定息还有一动,那就是脉五动,定息脉不行,所以脉五动也是气行六十分。

引绳大小齐等,就是三寸长的脉都是宽度一样的。“上下相应,俱往俱来者”就是脉的波动及频率也是上下一样,有动有入,互相呼应的。

符合以上条件的就是平人。

律者,脉息大会于气口之度也。

脉息大会于气口,就是一种很形象的描述,是脉里一个波一个波涌起的现象。就是脉息大会合的感觉。而这种会合的形态,是可以用律来量化描述。

会者,动而至也。

这个会,就是波,动就动和入,是波的起点和终点,至就是波峰。

黃帝谓日:经之动脉至者,如波湧而陇起,时来时去,行于脉中循循然。

这就是脉息大会于气口的更细致化的形象描述。所以,这一句及后面几句应该是后人对“律者,脉息大会于气口之度也。会者,动而至也。”的解释。

其动者,至之势也。经气盛衰,左右倾移,上下之位,有余不足,

这句把有问题的波形展现出来了。前面的平人脉是波长三寸,波峰在中间的正态波。而波峰位置的前后移动,动入的波长变化,就综合显示出了经气盛衰的状况。

皆荣卫虚实之所生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

这句说明了波形的变化,并不是外邪引起,而是体内荣卫气血的虚实变化所产生的。也就是说,波形的变化,反映的是体内气血的盛衰变化。

音律候舍者,脉息之镜焉。

音律候舍,脉息的评估系统。

诊其呼吸之间,闰以太息脉动之位,乃知脉息之音也。

说明音的测定方法,是以一呼一吸之间的定息,也就是太息的脉动位置来确定。前面说了,一呼两动,一吸两动,一呼一吸之间还有一动,这一动就是太息脉动,用来确定音。其实,大白话,就是波峰的位置。

寸口之脉,太息脉动戾者徵,夷释间者角,曾格间者商,致者宮,毅者羽。

用了寸口脉和脉口脉作为两个典型脉势来说明音的测定方法。本质就是告诉我们,脉动的位置是以波长及其起末点位置作为计算基础的。对于寸口脉来说,徵角商宫羽的对应脉动位置就是戾、夷释间、曾格间、致、毅。

左致右戾者变,左曾格间右毅者执。

徵角商宫羽为基础音,而左右手脉的气化之音才是脉音。

左致为宫,右戾为徵,宫徵合音为孚,而这里的结果为变音。左曾格为商,右毅为羽,商羽合音为解,而这里为执。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基于此书中有着一些故意或不故意的错误,这个结果也可能是属于故意或不故意的错误。

左右气口同诊,皆一呼脉动起于成,再动至释亦陇起,入于进气行二寸七分;一吸脉动起于勤,亦入于进,气行二寸六分;合一息气行五寸三分,律从蕤宾,右足太阳之律也。

这是脉律的确定例子。

一呼一吸气行五寸三分,这是蕤宾律,具体的计算公式在揆度一章才有。

按寸口脉音的确定法,左致为宫,右戾为徵,宫徵合音为孚,而这里的结果为变音,也说明了这不是寸口脉音。左致右戾是什么音,是要根据五寸三分的蕤宾律来确定。

脉口之脉,太息脉动成者徵, 居盛间者角,乐密间者商,争者宮,夷者羽。左争右成者变,左乐密右夷者执。

这是脉口脉的脉音确定办法。

皆平人脉音之法矣。

说明了寸口之脉和脉口之脉的脉音确定方法都是平人脉音之法。

— 整篇翻译 —

齐襄公问扁鹊:奇恒脉法的度量法则,可以告诉我吗?

扁鹊说:循按气口脉,皮肤的感觉和柔,一呼脉从姜候开始波动,在夷候处达最高峰,姜候到夷候长为一寸五分,再动时夷候处也开始波动,入鱼际橫纹处。气行有三寸距离;一吸脉也从姜候开始波动,再动时也入鱼际橫纹处,气行路径与呼时相同,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而气行距离为六十分。这个气行六寸的脉律命名为脉道黄钟。一呼一吸加上定息的脉动,一共脉动五次,气循行六十分的距离,如果脉呈一条直线,大小宽窄相同,上下脉动呼应,频率一致,这样的状况称为平人。律,是脉息会集在气口之处的量度。会,是脉波动而呈现波峰之状。黄帝告诉我们说:经脉波动而形成波峰之状,就好像波涛一样涌起,一波来一波去,有规律地在脉管里流动。脉气的波动,构成了波峰的势态。脉波的从左到右的移动,以及上下起伏,所反映出来的经脉气的盛与衰,有余及不足,都是由于荣卫气本身的虚实所造成的,而并非邪气从外侵入经脉形成的。

音律候舍,是脉息的镜子。通过诊断在一呼一吸之间的脉动位置,就可以知道脉息之音。对于寸口脉来说,太息脉动位置在戾候的为徵音,在夷释间的为角音,在曾格间的为商音,在致的为宫音,在毅的为羽音。左致右戾的合为变音,左曾格间右毅的合为执音。左右气口脉同时诊断,都是一呼脉动在成候开始,再动在释候最高峰,然后入于进候,气行二寸七分;一吸脉动在勤候开始,也是入于进候,气行二寸六分;一呼一吸合为一息气行五寸三分,律是蕤宾,右足太阳之律。对于脉口脉来说,太息脉动位置在成候的为徵音,在居盛间的为角音,在乐密间的为商音,在争的为宫音,在夷的为羽音。左争右成的合为变音,左乐密右夷者的合为执音。这些都是平人脉音的测量方法。

— 关键解读 —

最后一句:皆平人脉音之法。是解读的核心。

这句说明了寸口之脉和脉口之脉的脉音确定方法都是平人脉音之法。但平人脉都是气行六寸为平,寸口之脉和脉口之脉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它们都是属于平人脉音之法呢?

这一问的第一段就提出了:会者,动而至也。黃帝谓日:经之动脉至者,如波湧而陇起,时来时去,行于脉中循循然。其动者,至之势也。经气盛衰,左右倾移,上下之位,有余不足,皆荣卫虚实之所生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

也就是说,气行六十分是平人脉,但气行六十分是波动起伏的六十分,六寸随着波动的势态而涌进,就会有的地方有波动,呈现盛实的状态;有的地方没有波动,呈现衰虚的状态。这是自身气流行走而形成的虚实,是平人的虚实,而不是有邪的虚实。

再看回前一问,奇恒之势的回答,第一段就提出了寸口脉和脉口脉。它们就是两大基础之势。寸口脉是前实而后虚,脉口脉是前虚而后实,两种都是平人的虚实。所以,它们都是属于平人脉。

只不过,寸口脉是顺六十首之脉,脉口脉是逆六十首之脉。顺逆六十首只是气血去回的两种状态而已。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