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胡希恕经方二百首辨析(十六)
2024
05-21

胡希恕经方二百首辨析(十六)

            胡希恕经方二百首辨析

            第三章 半表半里的类方(续)

      ……

      二、小半夏汤及其加减类方

      (一)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方:半夏六钱,生姜四钱。水煎温服。

      【方解】

      半夏下气逐饮,生姜温中降逆,二味合方,专治停饮呕逆,易知。

      【仲景有关的论说】

      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附注]胃停饮则呕,若呕家已渴,乃饮去胃燥之候,故为欲解。今呕反不渴,胃内仍有停饮之象,故以小半夏汤主之。

      2.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附注]黄疸病多属瘀热在里,每宜栀柏、茵陈等,以除热逐湿为治。但如小便色不变为红赤,而又欲自利,乃为湿盛热少之征。腹满而喘,亦停饮迫上所致,故不可误以为热,而以苦寒药除之。若误除其热,则胃虚寒逆必哕。如哕则宜本方主之。

      3.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注]饮食入胃而不得下行,所致的呕吐病,则宜小半夏汤主之。

      按:本方为治各种呕吐的主方,须知。

      (二)生姜半夏汤

      生姜半夏汤方:生姜汁半杯,半夏四至六钱。以水煎半夏去滓,合姜汁,小冷分服。

      【方解】

      此即小半夏汤的变化方,生姜改为姜汁,并加大用量,则温中治呕的作用更显。

      【仲景有关的论说】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注]水气壅滞胸中,因致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苦闷有无可奈何之情,则宜本方主之。

      (三)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即小半夏汤加茯苓四钱。水煎温服。

      【方解】

      加利水的茯苓于小半夏汤中,为治原方停饮更甚者可知。

      【仲景有关的论说】

      1.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附注]呕吐而心下痞,为胃有停水之征,眩悸亦为水气上迫之候,故以本方主之。

      按:半夏、茯苓皆主心悸亢进。

      2.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同上)

      [附注]渴而能饮水,水入不化,久则呕出,此为水停于胃不行所致。经常犯病,是属饮家,则宜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四)大半夏汤

      大半夏汤方:半夏一两二钱,人参三钱。白蜜合水煎,温服。

      【方解】

      人参、白蜜皆补中益胃之品,半夏主下气降浊,以治胃虚饮食不消,发为呕逆之证甚明。与小半夏汤虽同治呕,而此偏于补,谓之为大,意即取此。

      【仲景有关的论说】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注]胃反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的为证而言,此种呕吐,宜本方主之

      按:《外台》谓:“大半夏汤治呕而心下痞硬者”,可以说明本方之作用。

      (五)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生姜各八钱,半夏五钱,甘草二钱,人参一钱。水煎温服。

      【方解】

      本方由大、小半夏汤化裁而来,加厚朴以消胀,加甘草以补中,胃虚呕逆而腹胀满者,用之为佳。

      【仲景有关的论说】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6)

      [附注]发汗不得法,亦可伤及中气,而为腹胀满者,则宜本方主之。

      按:本条虽未言呕吐,然本方用大量姜夏,且含有大、小半夏汤意,其治呕吐作用甚明。

      (六)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五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生姜五钱,干苏叶钱。水煎温服。

      【方解】

      此即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苏叶,而略变其量,当可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而又有气机不利者,可知。

      【仲景有关的论说】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附注]咽中如有炙脔,谓自觉有小肉片,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黏着于咽部之状,其实并无此物,此即所谓一种神经症状,以妇人常郁闷,多患此证,故冠以妇人。

      按:《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去,吞之不下”,更能说明本方主治。

      (七)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钱,人参二钱,生姜五钱,代赭一钱,炙甘草三钱,半夏五钱,大枣四枚。水煎温服。

      【方解】本方从大、小半夏汤化裁而来。若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比较,以有治气结胁下满的旋覆花,和收敛性的代赭石,故行气治噫的作用较强,但无厚朴,则无治腹胀之作用。

      【仲景有关的论说】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

      [附注]伤寒解后,即谓表证俱解。只有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乃胃虚气结之候,宜本方主之。

      (八)橘皮汤

      橘皮汤方:橘皮四钱,生姜八钱。水煎温服。

      【方解】

      此为小半夏汤的变法,以橘皮易半夏,不但利水,而且消食,较半夏之下气,更为有力。

      【仲景有关的论说】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注]干呕哕甚,以至手足厥,则宜本方主之。

      (九)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橘皮一两六钱,枳实三钱,生姜八钱。水煎温服。

      【方解】

      此即橘皮汤加枳实,更增橘皮用量,故治橘皮汤气结更剧之证。

      【仲景有关的论说】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附注]胸痹证有胸气塞,短气。如果以短气为主,则宜茯苓杏仁甘草汤;如果以气塞为主,则宜本方主之。

      (十)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方:橘皮三两,竹茹五钱,大枣十枚,生姜八钱,甘草五钱,人参一钱。水煎温服。

      【方解】

      橘皮用量相当大,因其对于呃逆有效,加竹茹下气,并以人参草枣健胃止哕。

      【仲景有关的论说】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附注]哕逆不断,频繁不止,如《三因方》中云:“哕声相连,至可惊人。”哕为胃中虚寒所治,则以本方主之。

      按:本方橘皮用量很大,并非世人谓其强力破气,不可大量使用。临床每遇心下逆满打嗝不停,而非旋覆代赭汤证,大多属于橘皮汤证,橘皮常用至一两,收效显著,并不破气。

      (十一)茯苓饮

      茯苓饮方:茯苓、人参、白术各三钱,枳实二钱,橘皮三钱,生姜四钱。水煎服。

      【方解】

      本方橘枳姜汤加人参苓术,当更治胃虚停食停饮之证。

      【仲景有关的论说】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附注]非仲景方,不注。

      (十二)苦酒汤

      苦酒汤方:半夏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方解】半夏治咽肿痛,合鸡子之润燥清音,苦酒之收敛疮疡,为治咽中伤生疮,不得语言的妙法。

      【仲景有关的论说】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312)

      [附注]咽中伤生疮,虽有寒热颇似外感,然不得发汗。仲景列入少阴病,实大有深意,说明咽痛虽表里俱有,然多见于阳而少于阴。此条为少阴表证不解,内传少阳之变,发为咽痛。

            刀子在说话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胡希恕经方二百首辨析》

                          2024.5.9.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