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病理诊断工具系列:胃肠道间质瘤(GIST)(包括诊断流程,危险度分级,TMM分期,治疗后评估等)
2025
08-12

病理诊断工具系列:胃肠道间质瘤(GIST)(包括诊断流程,危险度分级,TMM分期,治疗后评估等)

GIST 是一种好发于消化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在临床上显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以瘤细胞显示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分化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通常表达CD117 和 DOG1,分子检测显示大多数病例具有KIT或 PDGFRA 基因活化突变,少数病例涉及其他分子 改 变 ,包括琥珀酸脱氢酶(SDH)亚单位 、BRAF、NF1、K/NRAS 和 PIK3CA 等基因突变,以及NTRK3、FGFR1和BRAF等基因重排等。

1.组织学形态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将 GIST 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型和梭形细胞‑上皮样混合型3种主要亚型。少见类型包括去分化型。此外,肿瘤间质也可有胶原化、骨化/钙化、黏液样变、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和囊性变等改变。

1. 梭形细胞型:占 50%~70%。主要由形态相对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的密度、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因病例而异。部分 GIST 病例于核端可见空泡。梭形细胞多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有时可见器官样、假菊形团样或栅栏状等多种 排 列 方 式。 少数病例瘤细胞可显示有多形性。

2.上皮样型:占 20%~40%。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或多边形(图 6),胞质可淡染、嗜伊红色或透亮状,少数病例可呈印戒细胞样或蜘蛛网状细胞样。瘤细胞多呈弥漫片状、巢状或结节状排列。少数病例瘤细胞可显示有多形性。

3. 梭形细胞‑上皮样混合型:占 10%。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混合组成,两种成分之间可有相对清楚的界限,或有移行。

4. 去分化型:GIST 中出现非 GIST 的高级别去分化成分,可为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或其他少见的肉瘤类型。

2.诊断流程图

3.危险度分级

GIST 的危险度评估适用于原发完全切除的GIST。以下几种情形不作危险度评估:(1)各类活检标本,包括细针穿刺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和内镜活检等;(2)已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的GIST;(3)经过靶向治疗的GIST;(4)SDH缺陷型GIST。

目前仍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是否破裂 4种参数进行评估。(1)核分裂象计数:各单位或各病理医师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有所不同,可作相应换算。大多数病理医师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 22 mm,故实际观察21 个 40 倍视野(HPF),相当于 5 mm2。(2)肿瘤破裂:病理科有时也收到破碎的肿瘤标本,但肿瘤的破裂情况需要由从事GIST手术治疗的临床或内镜科医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形属于肿瘤破裂:(1)肿瘤完整性受到破坏(破裂),合并或不合并肿瘤组织细胞溢出;(2)血性腹水;(3)肿瘤部位的胃肠道穿孔;(4)分块切除肿瘤、肿瘤的切开和肿瘤内解剖。以下 4 种情况不纳入 GIST 危险度分级的肿瘤破裂范畴:(1)肿瘤部位的黏膜缺损、肿瘤向胃肠道腔内破裂穿孔或造成消化道出血;(2)镜下肿瘤细胞的腹膜浸透(T4a)或仅有医源性的腹膜破损;(3)未发生并发症的经浆膜面空芯针或细针穿刺活检;(4)R1切除者。

肿瘤破裂如下:

4.术前靶向治疗后的病理学效应评估

靶向治疗后病理学效应(pathological response)评估与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日益得到重视,表1为推荐试用的靶向治疗后病理学效应评估,供参考使用。对靶向治疗疗效判断(包括不同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等研究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分析。

5.TNM分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