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扁鹊镜经》精读 – 二十七候(1)
2024
04-16

《扁鹊镜经》精读 – 二十七候(1)

二十七候(1)

— 原文(略)—

— 逐句解读 —

齐襄公问于扁鹊:气舍差移,候之奈何?

    舍不能组合,而舍气之间可以交合化生,所以,这里强调的是气舍。

    差移是两两组合的一种方式。

    前篇描述了八舍之间的交互关系。而此篇则讲述如何通过脉候来诊断这种关系。

扁鹊曰:人之形者,音声之镜。呼吸脉动者,音律之形。

    音声能反映人形,而脉形则可以反映音声,这是通过脉形可以反映人形的内在原理。

气行逆顺者,候舍之度。

    脉形中的候舍指标,反映的是气的来去循环顺畅与否的状态。

高下长短者,经隧之气。

    这一句开始的相关内容是上一句“气行逆顺者,候舍之度”的展开解释。

    首先解释的是气行逆顺,指的是什么气。因为候是脉形之候,而舍是人体结构之舍,这两者的气是不同的。

    这一句首先说明的,脉象的音律(高下长短)所反映的都是经隧之气,也就是脏腑内及脏腑之间的来往之气。《通天》篇里有言“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精气津血焉。经络者,真气由行往来之道也。”

经脉流注者,真气由行出入焉。注入舍者,生化之宇。流入候者,治化之器。

    经络是真气循行的道路,经络对应着由行,由行就是由此而行之意。流注对应出入,是指真气经过经脉出入之地。注到人体之内而为舍,流到脉位而为候,这两者是呼应关系。

    生化之宇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而治化之器的理解得参考前文通天篇里的“川气通于脑而止于骨。止者,气散而形,出入治化也”。前面解读过,治化相当于边界之意。所以,这里的治化之器,是指候是用来衡量气血出入边界的工具。具体的含义可以再看多下一句。

    这一句与上一句结合起来看就知道,经隧之气是行内行脏腑之气,而经脉是行外行手足之气,经脉与经隧相通入内而注入舍,而在外流入脉位之候。所以气行之逆顺,即反映在脉候也反映在内舍,两者息息相关。

气之终始,经脉为纪。流注有节,十二经之相使焉。

    经脉有头有尾,有开始有结束,这个是自然。重点是相使如何理解。还是要看前文,八舍篇里“上下盈虚而相使”就很清晰,相使就是上盈就下虚,上虚就下盈之意,这是经脉气行堵塞的结果。流注有节,节如绳节,就是脉形有隆起,经脉有充盈之意。节前节后就对应着上下盈虚。而节的位置衡量在脉形上则为候,所以,上句所说边界就是盈虚的边界。再上一句的“气行逆顺者,候舍之度”,也就关联起来了。

候者,奇恒阴阳之司,揆度脉息之器也。

    奇恒、揆度是两套脉法体系,都会用到候这个脉形指标。只是两者用候的目的不同,奇恒用候来判断阴阳,而揆度用候来计算脉息的长度。

十二经之气,皆大会于二十七候焉。周差进断毅悅昆敛致,寸度之候也;闲守曾格夷释晦戾争,关度之候也;睟达乐密居盛勤成姜,尺度之候也。

    寸、关、尺各有九候,共二十七候,每候均有相应的名称。候的就是十二经循行之气。候是节点,所以候的是十二经之气的气交节点。所以称为大会于二十七候。

皆度其变易及于深浅,以行天周之度也。

    变易及深浅,对应的就是脉形的长短及高下,这是用二十七候的位置来衡量的。脉形的长短就是波长,加上呼吸的频率,那么就可以测量一天内循行的距离。天周就是在《脉息》中的“天周日行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气行一周千八分,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焉”。

《神农上经》曰:

谦归周,质安黃钟;睟判躬,闲开执。

归藏差,众变林钟;达少盉,守正孚。

藏生进,正执太簇;乐上解,曾太随。

生动断,太孚南吕;密加彁,格虞淩。

动长毅,质随姑洗;居判安,夷开躬。

长育悅,开淩应钟;盛众变,释少盉。

育止昆,少躬蕤宾;勤正执,晦上解。

止壴敛,太盉大吕;成加孚,戾虞彁。

壴归致,虞解夷则;姜质随,争判安。

。。。。。。

    谦归、归藏、藏生。。。就是气舍差异,八舍九气的两两组合,共七十二舍,这是前面八舍中的内容。但这里每一舍都与二十七候对应了起来,这就是候舍。

    质安黄钟,就是反映脉形高下长短的音律,其候为周。

    循行七十二舍后就是七十三舍,还是谦归舍,黄钟律没有变,但候和音都变了,变成睟判躬。再来一轮,就变成了闲开执。这就是变易,对应着时间的变化。

一舍三候,一候八舍者,音息高下出入也。

    一舍三候,一候八舍者是七十二候舍的排列特征,如下图:

    72X3=216舍是一个完整的大循环。72舍为基本舍,那么一个大循环中同一个舍就会重复出现三次,对应着三个候,而这三候分别是寸关尺的相同比例位置。这就是一舍三候,有点全息的意思。

    同样的,二十七候是基础,那么216舍的一个大循环中同一候就会出现8次,对应着8个舍,这就是一候八舍。

    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每个寸关尺相同比例位置的三候对应的是相同的八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三候八舍。

    所以,一舍三候,一候八舍,所指的是216舍,反映的就是音息的高下出入。八舍篇中有句话:“谦归者,气交之舍也。黄钟,左足太阴气行之度;质安判躬,一息脉动之高下也”。可同参。

舍气行五十营,乃知上下来去、长短升降殊贯也。

    上下来去,就是来去高下,就是高下。长短升降就是长短出入,就是长短,也是出入。所以上下来去、长短升降就是高下出入。

    72X3=216舍是一个完整的大循环,就是一圈,也就是一营。

    这里的舍气行五十营,并不是描述人体气行五十营,而是让你按216舍的走行规律,推而广之,推导到50营,把所有的高下出入都排列下来,这样整体的规律就很清楚了。

— 全篇翻译 —

    齐襄公问扁鹊:八舍九气之间的组合变化,如何才能通过把脉来掌握它呢?

    扁鹊说:人的形体,与音声互为镜象对应。而人的呼吸及脉动,则是形象化地反映了音声的音律。气的走行及其顺畅状况,是通过候舍来度量。脉的高下长短,反映的是经隧之气。经脉流注,是指真气循着相关通路走行出入。注入体内而为舍,是气血生化之地。流入脉位而为候,是气血出入的边界。气的循行始终,是以经脉为路线。经脉的流注节点,反映了十二经上下盈虚的状况。

    候,是奇恒脉法用来分辨阴阳的方法,是揆度脉法用来计算脉息的工具。十二经之气,其主要会合的节点均可以在二十七候显示出来。周差进断毅悅昆敛致,是寸的9候;闲守曾格夷释晦戾争,是关的9候;睟达乐密居盛勤成姜,是尺的9候。通过二十七候可以度量气行的变化和位置,也可以由此来测量循行周身的时间。

    《神农上经》说:谦归周,质安黃钟;睟判躬,闲开执。。。。。。壴壴争, 虞淩仲吕;致质变,姜判盉(注:这一段均如原文,此处省略)。一舍三候,一候八舍,一营总共216舍,实际反映的就是音息的高下出入的变化。按此规律,将舍气展开推导五十营的走行,就可以知道上下来去、长短升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关键解读 —

候是什么?

虽然这里开始讲了候,但候的具体位置说的不是很清楚,需要借用《奇恒》的相关内容:

“诊以鱼际横理至肘,度取三寸,三十分之,乃脉动之界也。寸前一分日周,二分差,三分进,四分断,五分寸之关,寸后一分毅,
二分悅,三分昆,四分敛,五分致;关前一分闲,二分守,三分曾,四分格,五分 关之关,关后一分夷,二分释,三分晦,四分戾,五分争;尺前一分睟,二分达, 三分乐,四分密,五分尺之关,尺后一分居,二分盛,三分勤,四分成,五分姜者根界。”

如下图:

候在奇恒脉法和揆度脉法两套体系里的用法各有不同。在本文里提出的主要点是候气行逆顺,即候十二经脉之气的逆顺,也候经隧之气的逆顺。在每句解读里有详解,这里就不絮述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经脉之气与经隧之气的区别及其通路上的关系。因为现在的书籍基本上讲的都是经脉,把经隧忽略掉了,可能是误解了经隧就是经脉的体内循行。这在应用上是重大失误。

讲了候之后。后面的就是72X3=216舍。216舍就是气行一周身。这张大表其实就是讲气行一周身的过程,音律的变化、候的变化、经隧之气的变化、经脉之气的变化。就是它把人体的气行路线与时间的关系与脉的关系很细致地描述了出来。当然,还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把气行五十周身的规律推导出来,这就是一张巨大的表。书里没法容纳,这个功夫就让读者自己做了。这是平人的气行路线,如果不符合,自然就是有问题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