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心下痞”精彩解读
2024
04-06

“心下痞”精彩解读

导读

经方学习,

需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复归纳总结。

本文从症状入手,

为大家做了一个示范。

“痞”主要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是有形之状的痞块,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

“心下痞”按程度不同,可表现为心下满、闷、坚、结、硬、石硬、坚、坚满、坚筑等。心下痞分虚证和实证。按之而痛、拒按的为实证;按之不痛、喜按的为虚证。活动后减轻、消失的为实证;食后加重的为实证。反之为虚证。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条文明确提及“心下痞”的方子共12个,以泻心汤类居多(5个),下面简单加以介绍。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2黄连1黄芩1)

◆《伤寒论》153条:(经)心下痞、按之濡、其脉浮者、关上·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154条:大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 (经)复加烧针、因胸烦、 (注)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伤寒论》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注)解表宜桂枝,人参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理

半热、里热、里实

辨证要点

心下痞而按之濡,头面部炎症、出血、心烦、便秘、舌红苔黄或厚。

附子泻心汤(大黄2黄连1黄芩1炮附子1枚)

◆《伤寒论》154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病理

阴性、半热、里热、里实

辨证要点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而见汗出、恶寒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黄芩3干姜3人参3炙甘草3黄连1大枣12枚)

◆《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病理

半热、里寒、里虚

辨证要点

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头面部炎证

甘草泻心汤(炙甘草4黄芩3半夏半升大枣12枚黄连1干姜3人参3)

◆《伤寒论》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注)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经)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 ,甘草泻心汤主之。

病理

半热、里寒、里虚(较半夏泻心汤里虚而急迫者)

辨证要点

心下痞硬而满、肠鸣、干呕、心烦、默默欲眠而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蚀于喉(口腔糜烂)、前后阴溃疡。

旋覆代赭汤(旋复花3人参2生姜5代赭石1炙甘草3半夏半升大枣12枚)

◆《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病理

里寒、里虚、气实(里虚寒较重)

辨证要点

心下痞硬、打嗝、反胃、胃痛、胃酸、哕、便秘、便稍溏、眩晕、食欲不振、腹痛、精神方面(咽喉异物感、精神抑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畏寒肢冷、失眠)。

桂枝人参汤(桂枝4炙甘草4白术3人参3干姜3)

◆《伤寒论》163条: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注)解表宜桂枝人参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理

表虚、里寒、里虚(表里同病,虚寒性疾病可以表里同解)

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下利、利不止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为末、大枣十枚煮汤,冲服上末一钱匕)

◆《伤寒论》152条:大阳中风、下利呕逆、(经)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痈。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病理

水实、半热

辨证要点

胸水、腹水、胸痛、胁下痛、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时时小汗出、浮肿、尿少、脉沉而弦、咳嗽心烦

五苓散(猪苓18铢、泽泻1两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半两)

◆《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躁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244条:太阳病,脉缓浮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病理

水实、表虚

辨证要点

心下痞而按之无力、消渴(饮不解渴)、口噪烦、水入则吐、脐下悸、癫、眩、小便不利、头痛、身痛、面微肿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芍药3半夏半升生姜5炙枳实4枚大枣12枚大黄2)

◆《伤寒论》103条:大阳病十余日、过经·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病理

半热、里实

辨证要点

心中痞硬(满痛)、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呕、心下急、往来寒热、发热、郁郁微烦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1斤、太一禹余粮1斤)

◆《伤寒论》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注)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 (经)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注)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病理

里寒 、里虚

辨证要点

下利不止、久利、消瘦

木防己汤(木防己3石膏12枚鸡子大桂枝2人参4)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病理

水实、里热、 里虚 

辨证要点

喘满、面色黧黑,脉沉紧

从以上方证可以看出,水证、里实证、里虚寒证最易出现心下痞。里实证的心下痞多为实证,按之痛;里虚寒证的心下痞多为虚证,按之不痛。

药物中,人参、半夏、术、茯苓、黄连、芒硝、枳实等均治心下痞。

the end

文:乔睿 | 思维导图:陈松

 文编审核:李雪林 | 美编排版:小橙子 ༊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