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节制饮食,吃多了生冷油腻,食积痰多后,喉咙会有异物堵塞的感觉,尤其在饭后或吞咽时可明显感受到。这个一方面是饮食不节制所致;另一方面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故而每当饭后症状加重,甚则会有胸闷气短、情绪不佳、失眠等症状。这就是中医里的“梅核气”。“梅核气”往往有情绪异常,然而这种情绪不佳源头并不是肝气不疏,脾胃弱,肠胃积滞才是源头,调治用可选用半夏厚朴汤。此方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半夏 半夏在整方中,半夏用量较多,为君药,这是考虑到它是个燥痰除温的要药。大家熟悉的二陈汤,其中的二陈,一是指陈皮,另外一味就是半夏。方中的陈皮和半夏都要“陈久者良”。因为只有这种“陈者”才能体现燥湿气,从而发挥燥痰化湿的作用。不仅如此,半夏还有一些“辛温”的性味,辛能行能散,温则振奋脾阳。所以半夏不仅燥湿还能入肺散气,平胃逆之气,通脾阳之气。厚朴 “梅核气”的调理不仅要燥痰湿、扶脾阳,还要开胸解郁,行气消积。厚朴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谓厚朴“结者散之,神药也”。厚朴也是一味辛散之品,但力度明显又强于半夏,它能通过行气达到除症、消积、通滞的作用。《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应对肠胃积滞等证,均用到厚朴,源于厚朴这种散结、通滞的力度和效果。所以吃多了,不仅是肠胃不舒,还会引动胸中有郁闷,肝脾同时郁滞,厚朴就可以巧妙化解肠胃不适,从而下气宽胸。茯苓 前面二味药,一个注重燥痰,一个注重消痞,而茯苓则注重补脾,同时又渗湿气,引导湿气下行排出。茯苓性味平淡,有一种甘淡的如水的味道,泡茶喝时完全体验不到特别苦的中药味,而是淡淡的感觉,这是由于性味平和的缘故,所以被医家广泛应用。它与半夏相配,是一个药对:半夏温燥化温,茯苓淡渗利湿,半夏降逆呕治标,茯苓脾脾和中调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达到健脾、利湿、化痰的目的。生姜 现在不少人吃肉吃油大的,难免由于痰湿与积滞导致口腔异味,或鼻窍不通。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口含生姜片或用生姜水漱口。生姜辛散,故而利鼻窍,温暖脾胃的同时,可将食之积垢消于无形,自然除烦解腻,同时可以发挥止呕、化痰等作用。苏叶 在本方中,苏叶和生姜有点类似的作用,它辛散,但力度不大,有种微风细的的作用于皮毛的感觉。日常餐饮中常用它来解鱼蟹毒,比如吃海鲜肚子不舒服,腹泻、恶心、呕吐,单用一味紫苏叶即可,紫苏叶本身温散寒气,解毒,又能与诸药配伍达到通经达脉,行滞散结的目的。整个方子原本用于调理“梅核气”,现代也常常加减基础上用于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抑郁症等,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科、妇科、心理精神科疾病等。其实本方并不偏于疏肝,却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整体精神状态。就像现在很多人热衷于减肥,减肥的基础一定要把脾胃升降之气调理好,不能有积食,不能有痰湿,同时也不能太虚弱,没气血的样子,综合下来,走“中庸”路线,不偏不倚,才能够减肥成功了,同时精神也被调理得很好。
//
马纯阳国医团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904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