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水,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主要指的是因脾肾阳虚,水气停蓄而引起的水肿、腹满而喘的症状。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正水也被用来指代十种水病,包括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胆水、大肠水、膀胱水、胃水、小肠水等。
正水的临床表现包括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它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可能包括感受风热湿毒,导致肺失通降,浊毒壅塞三焦,三焦水道不利,从而引起水湿泛滥。如果病情发展,可能导致脾肾衰微,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1:任继学经验方—复肾壮阳汤
仙茅15 g ,仙灵脾15 g ,韭子15 g ,白蔻15 g ,土茯苓200 g ,爵床50 g ,白术50 g ,生茅根100 g ,九香虫15 g 。
2:徐嵩年经验方—温肾解毒汤
紫苏30 g ,党参15 g ,白术15 g ,半夏9 g ,黄连3 g ,六月雪30 g ,绿豆30 g ,丹参30 g ,熟附子(先煎)9 g ,土大黄(或生军)12 g ,砂仁(后下)3 g ,生姜6 g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791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