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婆婆针、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跟人走、粘花衣、粘娘子、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产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生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一、性味归经
1. 性味:
-苦,平/微寒,无毒(《本草纲目》《中国药植图鉴》)。苦能燥湿泄热,寒可清热解毒,故以清热见长。
– 部分文献载其性平,强调其药性缓和,适用范围广。
2. 归经:
肝、肺、大肠经**(主流记载),兼入胃经。
肝经:主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肺经:清肺热,治咽喉肿痛、风热感冒;
大肠经:清湿热,治痢疾、肠痈。
二、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痈,泄泻痢疾,黄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金疮出血。
1. 清热解毒:
– 治热毒证,如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肠痈(阑尾炎)、毒蛇咬伤。
2. 祛风除湿:
– 治风湿痹痛、关节肿痛,尤宜湿热痹证。
3. 活血消肿:
– 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脑震荡后遗症、金疮出血。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用鲜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用治脑震荡,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现代药理扩展
降三高:降血压(双向调节)、降血脂(降TC、LDL-C)、降血糖;
护肝抗纤维化:改善脂肪肝、酒精性肝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抗炎镇痛:抑制关节炎肿胀、扭体反应,效果显著;
抗肿瘤:诱导食道癌细胞凋亡;
抗感染: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病毒(如EV71)。
三、适用场景
1. 感染性病证
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单用30g煎服;
肠道感染:湿热痢疾(配白糖/红糖)、急性胃肠炎(配车前草);
外科感染:疖肿(酒精浸液外涂)、蛇虫咬伤(鲜草捣敷)。
2. 消化系统病证
肝炎:急性黄疸型(配连钱草60g);
肠痈:急性阑尾炎,单用30g加蜂蜜煎服(痊愈率80%);
胃炎/溃疡:脘腹痛配瘦猪肉炖服,抗胃酸分泌。
3. 外伤及瘀血证 跌打损伤:鲜草60g加黄酒煎服,渣外敷;
出血证:便血、尿血(鲜叶30g煎服),金疮出血(捣敷)。
4. 现代扩展应用
高血压:干品10~30g代茶饮,双向调节血压(有效率100%);
代谢病:高血脂(降TC)、糖尿病(改善糖耐量);
肾病:延缓慢性肾衰竭(降肌酐、尿素氮)。
四、经典配方
以下为历代验方及现代临床常用配伍
鬼针草30g + 冰糖/蜂蜜 急性阑尾炎 水煎,日1剂 | 《福建中医药》
鬼针草15g + 车前草9g :急性胃肠炎(呕吐加生姜) 水煎服 《全草中草药汇编》
鬼针草100g + 连钱草60g :急性黄疸型肝炎 水煎至500ml,分次服 《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鬼针草30g + 大枣3枚 : 偏头痛 水煎温服 《江西草药》
鲜鬼针草叶 + 鸡蛋 + 麻油 :急性肾炎水肿 煎熟食,日1次 《福建中医药》
方选
1.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蛇虫咬伤: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3.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4.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泉州本草》)
5.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
6.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7.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8.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医药》)
9.割甲侵肉不愈(甲沟炎):针草苗、鼠粘草根。捣鬼针草苗汁及鼠粘草根,和腊月猪服敷之。(《千金》)
五、名家经验
1. 历代医家:
– 《本草拾遗》首载其治蛇虫咬伤,外敷内服并重;
– 《闽东本草》扩展治淋浊、疟疾、黄疸,强调其利湿退黄之效。
2. 现代应用:
韦绍群(民间医家):推崇鬼针草为“降压神草”,主张干品10g代茶饮,双向调节血压,改善头晕、失眠;
韩旭(老年病专家):创“加减二鬼汤”(含鬼针草),治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兼顾益气养阴与活血。
六、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孕妇:活血作用可能动胎,忌服;
脾胃虚寒者:性寒易致腹泻,慎用(需配生姜或白术)。
2. 用量与毒性:
– 内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 无毒:小鼠耐受量达480g/kg(人用量的480倍)仅见轻度镇静。
3. 配伍注意:
– 避免与寒凉药过度配伍(如黄连、栀子),防伤脾胃;
– 治风湿宜配温经药(如桂枝),平衡寒性。
4. 现代使用提示:
– 降压需长期服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外用熏洗治小儿腹泻时,勿超过内踝(防便秘)。
小结
鬼针草以“清解兼顾活血”为特色,从传统疮疡蛇伤到现代三高、肝病,应用广泛。其双向降压、低毒安全尤为可贵。然须辨证施治——热证、瘀证为其核心,虚寒者慎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9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