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汗出肢冷等厥脱表现,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危重病。中医治疗心衰病可追溯至汉代,《黄帝内经·痹论》记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伤寒杂病论·水气病脉证并治》记载”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其后晋代王叔和《脉经》首载“心衰”病名。对于心衰病治疗,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即在人体脏腑中起主导作用,心火即“君火”,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阐述了君火(心火)与相火(命门)相互配合,温养脏腑,推动人体功能活动,所以治疗心衰病应注重温通心火及命门,人体阳气恢复,则诸症可解。
案例分享
近日,我院中医经典科成功治疗高龄重症心衰病人一例。
患者陆某,女,96岁,因’气促3天’为主诉于2023年7月16日入院。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静息状态下可出现气促,活动后更甚,休息后稍缓解,伴四肢乏力,当时未作任何处理,症状未见好转。为求系统诊疗到我院就诊,门诊拟’气促查因’收入中医经典科,入院时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气促,乏力,纳寐一般,二使调。
既往病史
2022年6月,患者因’发热1天’,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
1.化脓性扁桃体炎。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3.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 IV 级。
4.高尿酸血症,经治疗好转出院。
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多年,规律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药物治疗。
7月16日完善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查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35000pg/ ml。
查体:T 36.8℃,P 97次/分,R 22次/分, BP 129/89mmHg,神志清楚,精神疲倦,形体消瘦,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突下轻压痛,四肢肌力 IV 级,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胖大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过程
入院后,予以低流量吸氧,营养心肌,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处理。中医予以耳穴压豆、艾灸、穴位贴敷、埋针、中药热包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之。
2023年7月17日
中医经典科主任王宝金查房指示加用破格救心汤联合真武汤中药汤剂治疗之,具体如下:(如需使用本中药方剂,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淡附片30g(先煎) 干姜15g 炙甘草30g 茯苓45g 党参30g 生龙骨15g 牡蛎15g 磁石15g 山萸肉30g 降香15g 桂枝15g 白芍30g 白术45g
2023年7月19日
查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11671.0pg/ ml ,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2023年7月24日
患者气促较前明显好转,神清,精神可,纳寐可,二便调。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症状好转,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予办理出院手续。
按语破格救心汤由四逆汤、参附龙骨牡蛎救逆汤以及张锡纯来复汤组成,磁石交通上下阴阳,加强潜降之力,附子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既温而补,为君药,党参甘温大补元气,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桂枝温通心阳,加降香以理气化瘀。
供稿:中医经典科 王宝金
编辑:宣传科
二审:刘桃娇
三审:梁宏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91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