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跟着小区邻居,练了快半年八段锦。
“每次除了出点汗,啥感觉没有!”
他的吐槽,是不是戳中了很多人?
我看他发来的视频,虽然手也抬了、腰也转了,可动作粗糙杂乱无章,就是没能“浑身通透”。
八段锦的精髓全在“细”里,《黄帝内经》说“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动作细节就是养生的“脉”。
今天,我们对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教材,又逐帧临摹北体大教授,刘晓蕾老师的教学视频,让家人们每式都认真抠“一点点细节”。
从预备式到收势的核心细节扒透,收藏起来对照练,保准你练出不一样的效果!
预备式:别把“站桩”站成“木头桩”
动作要领:
这里强调“根稳枝舒”——双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踩实地面,膝盖微屈不锁死;
头顶像有根线轻轻上提,肩膀自然下沉,双手贴裤缝,掌心朝内,呼吸均匀。
常见错误:
含胸驼背、耸肩憋气,或膝盖绷直硬挺,站一会儿就腿酸。
养生功效:
《黄帝内经》讲“形气相随”,这一站能让气血从散乱归位,为后续练功用足“底气”。
1. 两手托天理三焦
要领:
双手从体侧上举时,掌心先向下,到胸前翻掌向上“托”,就像托着一盆温水,手肘微屈别绷直,上举时配合吸气,下落时呼气。
错误:
猛举胳膊、腰腹僵硬,或翻掌太快。
功效:
疏通三焦经络,练对了会觉得腋下、腰侧都有拉伸感,胸闷气短能缓解。
2. 左右开弓似射雕
要领:
我们要注意“沉肩坠肘”,拉弓时,一侧手屈肘成圆,手指指向鼻尖,另一侧手伸直拉“弦”,腰随拉弓方向微转,目光紧盯指尖,发力在肩背而非胳膊。
错误:
耸肩甩臂、身体歪斜,拉弓时手发抖。
功效:
扩张胸肺,激活肩背气血,常练肩膀不发沉,呼吸更顺畅。
3. 调理脾胃须单举
要领:
一手向上举时掌心朝上,手肘微屈,另一手向下按,掌心朝下贴大腿,腰要正,别随手臂歪。
“对称发力才调和”,上举吸气,下按呼气。
错误:
一高一低身体歪斜,抬手时用肩颈较劲。
功效:
对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练完肚子暖暖的,消化都变好了。
4. 五劳七伤往后瞧
要领:
转头时下巴先微收,像夹着乒乓球,用脖子带动身体转,不是硬甩头,肩膀始终放松,转头时呼气,回正时吸气。
错误:
猛甩头、肩膀跟着转,或转头幅度太大扯得疼。
功效:
疏通颈肩经络,缓解久坐的僵硬,“五劳七伤”都能慢慢调。
5. 摇头摆尾去心火
要领:
“像鱼游一样”——屈膝深蹲,屁股往后坐,摇头时头随身体弧度走,摆尾时腰胯带动,别硬扭,落地时脚掌全贴地。
错误:
膝盖超过脚尖,腰硬邦邦地甩,或踮脚发力。
功效:
清心火、降血压,练完心里不烦躁,晚上睡得香。
6. 两手攀足固肾腰
要领:
膝盖微屈,屁股往后坐,双手顺着大腿往下滑,摸到脚踝即可,别弯腰硬够,起身时用腰带动,不是靠胳膊拽。
错误:
膝盖锁死、弯腰驼背,或起身过猛。
功效:
拉伸后腰肾区,《黄帝内经》说“腰为肾之府”,常练腰不酸、腿有劲。
7. 攒拳怒目增气力
要领:
我们强调“拳要松活”——手指自然弯曲攥拳,别捏死,出拳时呼气,拳眼朝前,怒目圆睁不是瞪眼睛,是目光专注,收拳时吸气。
错误:
攥拳太狠、出拳甩胳膊,或憋气发力。
功效:
激发阳气,增气力、明目,练完眼睛亮堂,手脚有劲儿。
8. 背后七颠百病消
要领:
踮脚时脚跟离地面1-2厘米,别抬太高,落地时轻轻放下,像踩在海绵上,震动脚踝和小腿,不是用脚跺地。
错误:
猛踮猛跺,震得膝盖疼,或踮脚时身体摇晃。
功效:
刺激足底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小震动比大动作更养人。
收势:别让“气”白跑了
要领:
双手慢慢叠在丹田(肚脐下两指),闭眼静站30秒,感受气息回归,“这步是’收功’,少了它前面白费劲”。
错误:
练完马上坐下喝水,或随手一拍就结束。
功效:
把练散的气血“收”回体内,让养生效果留得更久。
附:刘晓蕾教授的八段锦教学完整版
我们应该明白,八段锦不是“随便动一动”,细节对了,功效才不打折扣。
“细节藏着养生的密码,练对才是真养生”!
家人们,快把这篇文章存好,下次练的时候逐帧对照,你会发现身体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关注【凯文八段锦】,我们一起把八段锦练到骨子里,越练越年轻,越活越精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89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