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八珍糕(《清太医院配方》)
2025
10-08

八珍糕(《清太医院配方》)

先祖恭斋 福缘双馨 代有医传 慈悲德行

吾等裔孙 意旨秉承 继往开来 创新求精

杏花有果 桃李争红 正气存内 天道可敬

养生有法 阴阳五行 寿元修缘 期颐自成

‍‍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扁豆、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白糖。【注解】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证,常见症状包括食少纳呆、少气倦怠、面色无华、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本方所治疗的证候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所导致。方中党参能够益气补中,配伍白术、茯苓、薏苡仁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芡实、莲子、山药、扁豆则能补脾止泻固肾。这些药物共同使用,平和地补益脾胃,兼有涩肠止泻的效果,其配伍特点是补益之中兼有固涩。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弱的基础方剂。其应用指征是脾虚导致的食少、气短乏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常用于消化不良及病后体虚的调理。记忆口诀为便于记忆,可将八珍糕药物组成编为口诀:八珍糕用参苓术,扁豆莲芡薏药辅,白糖调和成糕剂,健脾益气功效著。其中参指党参,苓指茯苓,术指白术,薏指薏苡仁,药指山药。处方用量传统八珍糕的典型配方用量为:党参60克,茯苓60克,白术30克,扁豆60克,莲子60克,芡实60克,薏苡仁60克,山药60克,白糖适量(通常为250克左右)。以上剂量可制作适量糕剂,供一段时间服用。现代应用可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调整各药用量。制法用法八珍糕的传统制作工艺较为讲究。首先将党参、茯苓、白术、扁豆、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等八味药材洗净,晾干或低温烘干,分别研磨成极细粉末,混合均匀后过筛备用。取适量糯米粉或粳米粉与药粉混合(通常药粉与米粉的比例约为1:2),加入适量白糖,用温水调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将面团放入特制的模具中成型,或直接擀成薄片切块,然后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后切成小块,贮藏于阴凉干燥处或冰箱中保存。服用时每次取15-30克,细细咀嚼咽下,每日1-2次,空腹或饭前服用效果更佳。也可用开水调成糊状食用。药理研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八珍糕中各药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党参含有多糖、皂苷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造血、抗疲劳。茯苓主要含茯苓多糖,具有利尿、镇静、增强免疫调节功能。白术含挥发油、白术内酯,能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功能。白扁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有解毒、抗菌作用。莲子含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抗心律失常作用。芡实含淀粉、蛋白质等,有收敛、滋养作用。薏苡仁含薏苡仁酯、多糖,具有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健脾渗湿功效。山药含薯蓣皂苷、黏液质,能降血糖、增强免疫、抗氧化。全方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途径发挥健脾益气功效。中医解释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则消化吸收正常,气血充足;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八珍糕是治疗脾胃虚弱证的经典食疗方,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方中党参甘平,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白术苦甘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平,健脾渗湿;三药合用,补中气,健脾胃,共为君药。山药甘平,补脾肺肾;莲子甘涩平,补脾止泻;芡实甘涩平,健脾止泻;扁豆甘微温,健脾化湿;四药辅助君药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共为臣药。薏苡仁甘淡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为佐药。白糖甘平,调味和中,为使药。全方配伍,补而不腻,淡渗而不燥,平和无偏,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者长期服用。西医研究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八珍糕主治的证候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病后体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补充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调节胃肠道蠕动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后康复。方中药物所含的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整体机能状态。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制剂,八珍糕的特点是作用平和,适合长期服用调理。循证医学在循证医学层面,八珍糕作为传统食疗方,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但现代高质量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现有证据多来自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属于较低级别的证据。有少量临床报道显示八珍糕对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病后体虚等有较好改善作用,但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其疗效评价多基于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等主观指标。未来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来科学评价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主治病证八珍糕主治脾胃虚弱证,具体适应症包括:食欲不振,进食量少;精神疲倦,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大便稀溏,次数增多或便质不成形;腹部隐痛喜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病后或术后体虚、小儿疳积等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调理。辨证要点临床应用八珍糕需掌握以下辨证要点:一是辨病位,病在脾胃,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二是辨病性,属虚证,以气虚为主,可兼有湿浊;三是辨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是重要指征;四是辨病程,多为慢性过程,久病体虚者适宜;五是排除实热证、湿热证等实证。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化裁应用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化裁:若气虚明显,倦怠乏力显著,可加黄芪增强补气之功;若腹胀明显,可加陈皮、砂仁理气消胀;若腹泻严重,可加煨肉豆蔻、诃子增强涩肠止泻之力;若兼有消化不良,可加山楂、麦芽消食导滞;若兼有血虚,面色无华,可加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若用于小儿疳积,可加使君子、槟榔驱虫消积。应用禁忌八珍糕的应用有以下禁忌:一是本方性偏温补,故实热证、湿热证患者禁用,如见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等;二是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三是糖尿病患者慎用,因含白糖,可改用木糖醇等代糖;四是对本方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副作用一般较少,但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脘腹胀满、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服用期间应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资料来源本文内容主要参考自《清太医院配方》中关于八珍糕的原始记载。同时参考了《本草纲目》、《医方集解》等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各单味药功效及配伍的论述。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综合了《中药学》、《中华本草》等现代中药学著作的相关内容。临床应用部分参考了现代中医内科学、方剂学教材及相关临床报道。八珍糕作为著名食疗方,其配方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出入,但基本组成和功效相似。

声  明

声明1:凡所《潮医》公众号的方药(穴)、工具、方法必须在具备中医执业医师的指导才能应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