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五脏功能虚损时,会表现出各自典型的症状:肺主气司呼吸,肺虚则易咳;心主神明,心虚则易惊;脾主运化,脾虚则易泻;肾主封藏,肾虚则易遗;肝主疏泄,肝虚则不宁。这些症状看似独立,实则与对应脏腑的精气亏虚密切相关。以下从病证根源入手,结合经典方剂给出调理方案。
肺虚易咳
肺虚多为肺气亏虚,常由久咳耗气、劳倦过度所致。肺气不足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表现为久咳不止、痰稀色白、气短乏力,稍遇风寒咳嗽加重,还伴有面色苍白、自汗畏风。
调理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为主,参考补肺汤加减。基础方:人参10g、黄芪15g、熟地12g、五味子6g、紫菀10g、桑白皮10g。
若痰多可加半夏10g、陈皮6g燥湿化痰;
自汗明显加牡蛎15g(先煎)、浮小麦12g固表止汗。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心虚易惊
心虚多为心血亏虚或心胆气虚,表现为心悸不安、易受惊吓,稍有声响就心慌不已,还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心胆气虚则胆气不宁。
调理以补血养心、安神定志为主,参考归脾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基础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当归10g、龙眼肉12g(归脾汤部分);远志6g、石菖蒲10g、茯神15g、龙齿15g(先煎)(安神定志丸部分)。
若心烦加栀子8g、淡竹叶6g清心除烦;
心悸甚者加磁石20g(先煎)重镇安神。
脾虚易泻
脾虚易致运化无力,水湿下注肠道,表现为大便溏稀、久泻不愈,食后腹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调理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为主,参考参苓白术散加减。基础方: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2g、山药15g、白扁豆12g、薏苡仁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甘草6g。
若腹泻频繁加莲子肉10g、芡实12g固涩止泻;
腹胀明显加厚朴10g、木香6g(后下)理气除胀。
肾虚易遗
肾虚易遗多指肾气不固导致的遗精、遗尿,表现为遗精频繁、醒后自遗,或夜尿增多、遗尿不止,伴有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畏寒肢冷。
调理以补肾益气、固涩止遗为主,参考金锁固精丸合缩泉丸加减。基础方:沙苑子12g、芡实15g、莲须10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金锁固精丸部分);乌药10g、益智仁12g(缩泉丸部分)。
若肾阳虚明显加附子6g(先煎)、肉桂3g(后下)温补肾阳;
腰膝酸软加杜仲12g、续断10g补肾强腰。
肝虚不宁
肝虚多为肝血亏虚,肝藏血主筋魂,肝血不足则魂失所藏,表现为心神不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还伴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肢体麻木。
调理以补血养肝、安神定魂为主,参考酸枣仁汤合四物汤加减。基础方:酸枣仁15g、知母10g、茯苓12g、川芎6g、甘草6g(酸枣仁汤部分);熟地12g、白芍12g、当归10g(四物汤部分)。
若烦躁明显加合欢皮10g、郁金8g疏肝解郁;
视力模糊加枸杞子12g、女贞子10g滋补肝肾。
以上方剂需辨证使用,每个人体质与症状不同,用药用量应调整。建议出现持续不适时咨询中医师,结合舌苔、脉象综合判断,切勿自行配药。同时,日常需注意作息规律、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以助脏腑功能恢复。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47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