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静中藏争,是为生机 | 我的静坐修炼365天日志 2025年10月1日
2025
11-20

静中藏争,是为生机 | 我的静坐修炼365天日志 2025年10月1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晨坐体感:排寒转暖,气自流通

今晨静坐四十五分钟,初始十分钟脊背微微生凉,如早春薄霜覆草。我不去理会这寒意,只将心意沉在呼吸的起落之间。约一刻钟后,体内自有暖意滋生,那股凉意自内而外转为温煦,仿佛冬日暖阳缓缓融化积雪,通体舒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由寒转暖的体验,恰似人生——纷扰渐平后,自有生机萌动。

起身后临窗写字,笔尖落在“静”字上,忽然心有所感。这“静”字结构妙极:左青右争,青为初生之色,争为何意? 修行人常言心静则杂念消,与世无争,为何静中偏藏一个“争”字?

字形悟道:“静”中为何有“争”?

道友们,修行圈儿里都懂的,静是心无杂念。但若只停留在“一念不生”的表象,还未触到根本。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区分儒家之静与佛家之静时指出:“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儒家的静,是为了更精准有力地“动”。

人要生存就得有健康,想健康就得有饱满的精气神。而精气神的涵养,正需在静定中完成。《黄帝内经》开篇即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从之”的过程,便是静中生机勃发之时。曾国藩一生推崇“静”字功夫,每日静坐以涵养精神,正是深知此理。

这回知道为何静里有个争字了吧?静,争的是精气神! 争的是那份生命本源的能量,是与浮躁世风抗衡的定力,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觉醒。这争,不是对外索取,而是向内深耕;不是喧嚣抢夺,而是默默积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修行真义:争得元气,不争外物

这几日排寒现象,或许正是身体在静中“争”得阳气后,自然驱赶陈年寒湿的表现。静是战场,亦是沃土;争是过程,亦是结果。

想起《道德经》中“静为躁君”之言,这份由寒转暖的体验,恰似心境——纷扰渐平后,自有暖意生。王阳明心学强调“静亦定,动亦定”的境界,静坐养心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投入生活。

书架那枝桂花今晨又绽三朵,幽香愈浓。减到极致处,生机自然来——这或许就是“静”与“争”最生动的注解。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生活映照:书架清简,心生欢喜

昨日清出一格书架,今晨插上新得的桂花,暗香浮动,不浓不烈,却满室清安。这或许就是“损”后的所得:减去芜杂,方有空间容下这一点恰到好处的生机。

《道德经》言“为道日损”,损的是执着,是妄念,是强求。静坐中,不执着于功感;生活里,不强求于完美。年龄赠予的礼物,大抵就是这份与“不完美”和平共处的从容。

明日依旧,愿心绪如秋空,云来云去,不碍清明。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是河东狮吼,以上是我的练功日记。静坐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道友们,你们在静坐或日常修养中,对于这个“静”字,又有怎样独特的体会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愿你我皆能在静中争得那一口饱满的元气,在纷扰世间,身安心闲,耕耘属于自己的福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