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方证鉴别
2025
11-20

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方证鉴别

桂枝人参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出自《伤寒论》的方剂,均对治下利而设,但它们的病机、证治要点截然不同,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区分。其核心区别在于病性之寒热、病位之表里。

一、各方案证核心辨析

1. 桂枝人参汤:太阳太阴同病,表里俱寒核心病机:脾阳虚寒,兼外感表证未解。本质是里虚寒为本,表证为标。下利特征:下利不止,稀溏清冷,甚至完全不化。这是脾胃阳气大伤,运化失司,水谷不分的典型表现。关键鉴别要点:虚寒征象显著:必有脾阳虚寒之证,如“心下痞硬”(胃脘部堵闷按之软)、腹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表证为风寒表虚:同时伴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太阳表证。治法:温中健脾,兼以解表。用理中汤温里,桂枝汤解外。2. 葛根汤:太阳阳明同病,表实内迫核心病机:风寒外束,表气闭塞,邪气内迫阳明大肠,导致津液运化失常。下利特征:下利是伴随症状,通常程度不重,粪便性状无明显热象(不粘秽)或明显虚寒象。关键鉴别要点:表实证突出:恶寒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尤其是“项背强几几”(颈背部僵硬拘紧不舒)是其特征。里证不显:无明显口渴、肛门灼热等里热证,也无心下痞硬、完全不化等里虚寒证。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经。通过发汗使表邪得解,内迫之势自除,下利自止。3. 葛根芩连汤:太阳阳明同病,表里俱热核心病机:表邪未解,邪热已经内陷阳明,下迫大肠。属于里热炽盛为主,兼有表邪。下利特征:暴注下迫,粪色黄褐粘秽,肛门灼热。泻下急促,量多,气味臭秽。关键鉴别要点:里热炽盛:口渴、心烦、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表里同病:可有汗出(里热迫津所致)而喘、发热等证。但临床常见表证已轻,里热为重。治法:清热解表,表里双解。4. 黄芩汤:少阳阳明同病,纯里热下利核心病机:少阳胆火郁热,内迫肠道,导致大肠传导失司。已无太阳表证,为纯里证。下利特征:利下粘秽不爽,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便意急迫,但排便不畅,肛门重坠。关键鉴别要点:无表证:这是与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鉴别的关键。已无恶寒、头痛等太阳证。腹痛与里急后重:腹痛程度是四证中最重者,且“里急后重”是其特异性症状,提示气机阻滞,已类似痢疾的表现。或见少阳证:可伴见口苦、咽干等少阳经热象。治法:清热止利,缓急止痛。


二、临床鉴别思路与运用步骤

面对下利患者,应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辨证,以确保选方精准:第一步:首辨寒热——定性这是最根本的区分。直接询问大便性状和肛门感觉。若见下利清稀,气味腥,完全不化,肛门无灼热感,且伴有口不渴、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即可初步判定为桂枝人参汤证(里虚寒)。若见大便粘稠臭秽,肛门灼热,口渴等一派热象,则属于热利,进入下一步鉴别。第二步:次辨表里——定位在确定为“热利”后,需判断表证的存在与轻重。若患者仍有明显的发热、恶风、汗出等表证,属于表邪未解,里热已成,应选用葛根芩连汤(表里俱热)。若患者已无恶寒、发热等表证,主要表现为腹部症状,则进入下一步鉴别。第三步:再辨腹痛特点——定证在无表证的热利中,需精细辨别腹痛的性质。若见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急欲排便而排便不畅),这是邪热阻滞气机的典型表现,应选用黄芩汤(少阳邪热下迫)。【特殊情形】葛根汤的鉴别:若患者下利之初,表现为恶寒重、发热、无汗、颈背强痛等表实证据非常突出,而下利本身无明显寒热倾向(不臭不冷),则应考虑是表邪内迫所致的葛根汤证。其关键在于“表实”为主,里证轻浅。

最后:感谢您关注“大仰堂”公众号!当下,能遇见中医、学习中医,是一份难得的缘分。我们深知,中医不仅是千百年传承的智慧,更是面对未来健康挑战的一份底气。掌握中医辨证施治,既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与家人做出清醒的判断,也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守护一方安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