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身步轻灵1/舅师杨楚云传
2025
11-16

身步轻灵1/舅师杨楚云传

师传歌诀:

翻江倒海舞大龙,背北于水炁贴背。

肩背腰臀沉到跟,关节松开五弓撑。

松腰落胯身下沉,松胯圆裆身安舒。

丹田立于栱顶上,尾闾裹挟丹球转。

拧胯换膀把身转,七星并进灵猫行。

        这首师传歌诀,内容极其精要,是太极拳身法、步法和内劲修炼的核心要领。它描述了一个由内而外、完整一气的运动体系。

        逐句详解,并结合整体进行阐释:

歌诀分句详解:

1. 翻江倒海炁贴背

       字面与内涵:这不是外在的翻腾,而是内气(炁)的鼓荡与运行。想象内气如江海般在体内翻涌,但这股能量是“贴”着脊背而上的。

       功法对应:这正是太极拳“力由脊发”的根源。通过含胸拔背、松沉坐胯,引导内气沿督脉(脊柱)上行,感觉整个后背(尤其是肩胛之间)充满饱满的支撑力,如同“炁”贴在上面。这是发劲的基础。

2. 肩背腰臀沉到跟

       字面与内涵:这是对上句的延续和落实。内气贴背上行,但整体的意念和劲力要向下松沉。肩、背、腰、臀一节节放松,将力量沉坠到脚后跟。

       功法对应:实现“其根在脚”的关键。只有彻底松沉,脚下才能有根,力量才能从地面反催上来。避免了一切漂浮、僵硬的毛病。

3. 松腰落胯身下沉

       字面与内涵:这是承上启下的枢纽。腰为主宰,“松腰”是全身灵活转动的关键。“落胯”是指胯根(大腿与躯干连接处)像坐下来一样向内、向下放松。两者结合,身体才能自然中正地下沉,而不是弯腰下蹲。

       功法对应:是所有身法变换的基础。只有松腰落胯,重心才能稳定,动作才能轻灵而不失沉稳。

4. 松胯圆裆身安舒

       字面与内涵:在“落胯”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圆裆”。即感觉两胯之间有圆撑之意,像拱桥一样,而不是尖裆或夹裆。

       功法对应:圆裆保证了下肢的支撑力和灵活性,使下盘稳固如拱桥,上身才能安泰舒适,转动自如。这是实现“胯如轮”的前提。

5. 丹田立于栱顶上,尾闾裹挟丹球转

        字面与内涵:这是内劲运用的核心意象。

         前半句:将整个身架构比喻为一座拱桥(栱),定态中,丹田(气海穴为核心的小腹区域)就像稳稳地坐落在拱桥的顶端。这意味着丹田是全身劲力的中心和指挥者。

         后半句:尾闾窍(命门下丹田后)不是僵直的,动态中,是像包裹、推动一个无形的“丹球”(丹田之气)在转动。

       功法对应:描述了以丹田为核心,通过尾闾的微动来催动全身旋转发劲的內炼状态。是“内动带动外动”的极致体现。

6. 拧胯换膀把身转

       字面与内涵:这是身法在实战中的应用。转身不是扭腰,而是通过“拧转胯部”来“转换两膀”,从而带动整个身体的转动。

       功法对应:实现了“身似车轮”的灵活。这种转动是整体的、劲整的,避免了散乱和呆滞,保证了在运动中始终保持架构和劲力的完整。

7. 七星进灵猫行

      字面与内涵:这是对步法和整体神态的最终要求。

       如猫行步:形容步法轻灵、稳健、富有弹性,落地无声但内含机警与力量。

       七星进:即“七星并进”。“七星”可指北斗七星,寓意步法路线如星辰布位,错综复杂又暗含章法;也可指步法中暗藏攻防(如头、肩、肘、手、胯、膝、脚等“七打击点”的“七星并进”的攻防之用)。

       功法对应:综合了前面所有的要领——松沉、轻灵、拧转、内劲,最终体现在步法上,达到“迈步如猫行”,在移动中克敌制胜。

整体阐释与核心要义

        这首歌诀完整地描绘了从 “筑基”(沉到跟)到 “运劲”(炁贴背、丹球转)再到 “应用”(拧胯转身、猫步七星)的武学进阶过程。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

1. 上下相随,对立统一:上有“炁贴背”的升腾,下有“沉到跟”的松坠,形成脊柱的对拉拔长和整体的张力。

2. 以内催外,丹田为核心:所有动作的源头在丹田和尾闾的转动,由内劲催动外形,而非肌肉的局部用力。

3. 枢纽在腰胯:腰松则活,胯落则稳,胯拧则转。腰胯是连接上下肢、转化内劲的关键枢纽。

4. 目标是轻灵:所有的“沉”和“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轻灵”。因为只有彻底松沉,去掉僵力,才能举动轻灵,变化莫测。

        总结而言,这短短七句话,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内功拳行动心法。 它指导习练者如何将身体打造成一个贯通上下、以内催外、在沉稳中蕴含无限轻灵的战斗整体。每一步都需要在明师指导下悉心体悟,久久为功,方能逐渐领略其中三昧。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