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针灸】感冒发烧,二针即效
2025
11-16

【针灸】感冒发烧,二针即效

三叉三穴和鱼际穴都是笔者数十年来治疗感冒的特效一针,也是退热作用显著的有效针。两穴合用就是笔者组成的感冒特效对针,治疗感冒见效快且疗效好, 许多人称之为“感冒杨二针”。

鱼际   三叉三穴

(一)穴位解析

1.鱼际

【位置】在手掌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白肉际处。

【针法】每次只取一侧下针,每日1次或每次发作时针1次,可左右交替使用。针刺时针尖向掌心斜刺,深0.5~1寸。得气(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

【解析】

(1)“荥输治外经”,本穴为肺经荥穴,能疏通肺经经气,调理肺气,起到解表宜肺的作用。尤善治外感病(外感与肺关系密切),如感冒、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喉痛等。

(2)本穴为肺经荥火穴,“荥主身热”,本穴属火,其双向调节作用可清火热治肺热,亦可温阳祛寒治肺寒。

(3)肺主表,火应心,心主汗,针刺本穴能止汗,也能发汗,这就等同于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也有桂枝汤之意,本穴是治疗感冒的要穴。

2.三叉三穴

【位置】握拳,在手背第4、第5指缝接合处偏于第4指骨下筋旁。

【针法】握拳取穴,避开可见浅静脉,用毫针沿掌骨间隙贴皮下刺入1寸左右, 捻转数次。

【解析】

(1)本穴紧邻液门穴,液门为津液出入之门,刺本穴能促使液出(即发汗),通过调整汗液可治疗外感病。

(2)荥穴不属于水就属于火,善治寒热之病,感冒即寒热之病。本穴功同液门穴,液门穴属三焦经荥穴,针刺本穴能增强免疫功能。针刺本穴当贴皮近针,以皮应肺疗效更速。

(3)外感邪气最易侵袭五官,症见鼻塞、流涕、喉痛等,本穴为治疗五官病之要穴,故能治疗感冒。

(4)荥穴的位置在井穴之后,主治次急之症,如感冒。本穴善治外感病,进针可透过三焦经之输穴中渚,“荥输主外经”,治疗外感病如感冒、发热等确实有效。

(5)少阳经输穴中渚为少阳三焦经穴,等同于小柴胡汤。三叉三穴为治疗表证要穴,进针透过中渚,即等同于柴胡桂枝汤,两穴配伍为治疗外感病之特效对针。

(二)对针理论及发挥

这是“针方对应”与“五输穴”配合发挥作用的一组特效对穴。笔者临床治疗感冒、发热效果极为突出。三叉三穴与鱼际穴都是笔者数十年来治疗感冒的特效一针,也是退热的有效针,两穴配对治疗感冒极为特效。学生、办公室人员感冒,多见柴胡桂枝汤证。餐风饮露者感冒多为麻黄汤体质。少阴阳虚体质者感冒(老年人居多)多为麻附细辛汤体质。三叉三穴(液门穴)透中渚穴,针方对应等同于柴胡桂枝汤。鱼际穴,针方对应等于同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鱼际穴、三叉三穴穴配对,有双向调节作用,针方对应等同于柴胡柱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威力甚大。三叉三穴深针可透手少阴经之少府穴, 少府为手少阴心经之火穴,温阳作用甚强,配鱼际穴等同于麻附细辛汤之作用。

(三)典型案例

例1:王某,女,90岁,中午发热,头身热甚烫手,喉咙疼痛,请笔者出诊。笔者下午两点钟开始针刺左手鱼际穴、右手三叉三穴,留针30分钟,针刺时当即不喉痛,起针后已觉热退,颇为舒适,当天能自行做晚饭。

笔者按:鱼际穴配液门穴是治喉痛的特效对穴,《百症赋》中说:“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

例2:黄某,男,64岁,感冒两天,症见喉痛,轻微发热,疲。针刺左手鱼际穴、右手三叉三穴,留针30分钟,针刺时当即不喉痛,热退。自觉感冒已好, 亦有精神。

笔者按:三叉三穴是治疗疲倦的特效一针,三叉三穴在手掌坤卦部位,故能健脾。且三叉三穴深针可透达少府穴,少府穴为心经火穴,即火经火穴,针刺三叉三穴强心作用甚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三叉三穴深针透少府穴,针方对应等同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是提神和治疗疲倦的特效对穴。治疗肾虚体质感冒者尤为特效。

例3:吴某,女,21岁,就读于某大学,圣诞节期间返回洛杉矶度假,因感冒发热于下午前来就诊。笔者针刺三叉三穴与鱼际穴,一手一针。起针时未见好转,遂予柴胡桂枝汤加石膏汤药2剂,嘱其回家煮服,并温覆发汗。次日早晨患者来诊所告知,昨日回家未服汤药就已退热痊愈。笔者按:此患者为少数针刺完当场未愈而延后愈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