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真直播摘录
2025年11月13日
★总有尿意、淋漓不尽水液代谢失常。
前列腺问题是男性专属,也会有尿频尿急小便灼热尿等情况,女性也会有这种症状。这个跟现代医学的炎症是有区别的,如果有炎症会有这样症状,如果没炎症有可能也会有这些症状。
这些问题大部分是跟肾有绝大关系,从中医讲有可能湿热下注,有可能是脾虚统摄不住,也有可能是肾阳虚小便不利,有可能是肾阴虚,也有可能是肝经不通畅。
如果出现了小便清长,没有灼热痛感,而且无力、手脚心发冷发凉,稍微喝点水小便颜色像清水一样,而且排便时间也长;还有一种情况是喝了水没多长时间就得去厕所,有时候还口渴,干燥,这些都是肾阳虚的症状。
明明怕冷为什么还口干?是不是上热下寒了?我们的肾或我们的膀胱,我们下元的水液是有变化的,我们喝进去的水通过大小肠的吸收进入身体,第一步先运行到肾,先存储到膀胱,这个过程很快基本上十分钟 就完成。所以身体一感觉干燥,稍微喝点水就感觉不那么干燥了,很快就通过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了,但是不到十分钟就直接进入到膀胱、肾中去。进入膀胱以后,在肾阳的作用下它把膀胱的水再次通过淋巴,把水再次蒸腾成汽态再次为身体循环所用。在天地间相当于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地面温度的温煦下蒸发上去到最后形成雨又降下来,从督脉蒸上去的水再化成雨水、甘露降下来回归海底,循环到身体代谢的毒素垃圾通过我们小便、肾经,循环的次数够多,有相当一部分的浊气再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常人的一个变化,有些人会通过流汗排出一部分,夏天排汗多,身体有一部分水气和大自然进行一个交换,相当于家里盆里放的水跟大自然交换出去,汗是心之液,但在整个水的循环过程中走到心的位置在心的主导下排出去的,但出汗有汗珠,这个汗可以以无形无象的方式排出去,也可以以汗的方式排出去,如果心气不足就以汗的方式排出去。
如果是以无形的形式排出去,夏天很热,身上无汗珠,喝水少,小便也少,气是通过呼吸排出身体外,可能摸不到发潮,产生水蒸汽的形式不一定以能看到能摸到的方式出现。
当肾阳、下焦的火性不够,水液无法上蒸就会出现喝点水就通过小便排出去了,但是口又渴。
解决办法:
一、艾灸:
1、灸命门:
所有灸法里面,灸命门是第一位的。有时间尽量把命门灸半小时以上,命门是一身阳气的来源,是肾阳充足的表现,相当于扩电路先把电池的容量加高一些。灸十次以上,只要不起泡,灸十次以上水就少了,之所以一灸就潮湿水气大,说明这一块的阳气很弱。
如果出泡,还是热力大了或时间长了,或者灸的时候水汽没有及时排出。还有一种情况灸的痒,潮湿,要么灸的时间太长了。手持离远一点,让汽尽快地排出。但不要故意让其起泡,如果用盒灸尽量保持排汽,尤其是体弱的人,还有这一块有问题的人。灸盒对周围水汽流动并不通畅,所以容易起泡。起泡是排湿的现象,但是我们尽量不让它起泡。
起泡虽然是排湿,但是老起泡老留疤,不好,虽然以水汽的方式排湿,我们可以以柔和的方式排出,不用激烈的方式排湿。手持如果水汽较多,可以停下来。柔和一点、慢一点,对自已身体柔和一点,慢慢地来。或用雀啄方式先排一排病气、湿气再定灸。
2、灸膀胱俞:
如果存在小便频数的问题,在八髎的次髎外,腰胝关节八髎偏外一点,这里可以两侧一块灸,也可以只灸一侧。
3、中脘:对于肾阳不足的,除了这俩地方,还有一个地方,在我们的中脘。之前讲过,脏会章门,腑会中脘,而且由于是小便频数的原因,而膀胱管小便的排出,膀胱在脏腑里属于腑,六腑里有小、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既然是腑会,膀胱的问题是可以用中脘的。
中脘不光管腑,还在膀胱上部,等于说这里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小便清长一喝水就想小便,把中脘一灸阳气从这里提起来,中脘管的非常多,治的问题也非常多,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很多问题是跟脘腹部是有关系的,不管大小便、胃还是膀胱的问题。
4、灸涌泉:如果上火的话,再把涌泉灸一下就好了。
即:灸 命门→膀胱俞→中脘→涌泉,差不多一个小时,主要目的是把气提上去。
不用关元、中极是因为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是把元气关起来,是有提升小肠温度的作用,不是治小便清长的。灸中脘相当于我们用一条线把热量从命门、膀胱俞引过来,再直接把这个火提到中脘。不灸关元、中极的原因可能是小便清长的人可能中间会去解手。
二、药剂:
1、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也有作用,会出现一个问题,吃上几天就是本来小便清长,但是会出现小便变黄甚至有灼热感,这是一个棘手问题。可以吃点黄精和肉苁蓉,肉苁蓉补肾阳但是不会短期阴虚上火,巴戟天也可以。只有肾阳虚非常明显时才会用金匮和桂附。
对于肾气越弱的人,用附子肉桂反应越大。
2、可以喝五子衍宗丸(中成药),是补肾精的、针对精子少的,男女都可以用,尤其是小便清长的,不上火还能还补肾阳,既不针对阴也不针对阳。对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女性生殖发育、性冷淡作用好。发育主要体现 在小孩子时候,对于大人主要体现 在自已的精力、有些人是湿气下注下焦空虚导致,如果下焦问题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下焦空虚不吃中成药吃点黄精枸杞也行,只要是补肾精的,苁蓉也行。
左归丸补肾阴的,是阳中求阴。
右归丸阴中求阳,偏补阳。
肾精没有明显地阴阳偏频。
3、灼热、刺痛可能是尿路感染,从现代医学来讲可能是菌类感染,中医角度来讲是正气虚了以后湿气通过尿道口上行感染,下元正气虚损以后、湿毒之气、病气、疫气上行感染。用土茯苓、黄柏、车前子、泽泻之类的清湿热。
现代医学来讲是无菌性炎症,培养不出来病源体,这个时候要考虑是不是湿热导致的了,或者是肝胆火旺或心火热于小肠,这个火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心火,第二湿热,第三肝胆火,三种火都能导致灼热刺痛。
(1)口干舌躁,口舌生疮、失眠,甚至能感觉到眼睛两边有明显的血丝,严重一点舌尖有红点,人一看就比较着急、焦虑,口也渴,但是小便灼热、刺痛。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是心火热于小肠了。把脉为数脉,跳地快、急一些,人着急脉也跟着着急。人急脉也急,人脉合一。莲子芯、淡竹叶,1:1抓一点泡成水喝。莲子不去芯养心固涩的作用大一点。蜜芦叶也可以。如果失眠可以用交泰丸——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效果好一点。
(2)心火较旺如果伴随失眠的情况,可以灸至阴。至阴是膀胱经的井穴,对泻热效果好,不管是心火还是肝火,可以刺一针再灸,用雀啄灸能把火引下来。心火旺先不喝肉苁蓉,只要小便清长心火旺的人才用。
(3)肝经络阴而行,肝火旺的人肝经的湿热都会在小便的器官出问题,还会引起男女性功能、例假问题。肝火的人一定口干+口苦的情况出现,脸色较红、晚上基本一点前睡不着常见,或者一点醒来,甚至脾气暴躁,一句话说不对火气就上来了。把脉是弦脉,这个人的脉跟崩直了的弦绳一样,琴弦一样,崩地很肾,但不是紧脉,紧脉是寒邪把脉管给束缚住了,好像脉管周围给包裹住有束缚了,内寒会有,有些人肝不好也会有,所以口干口苦口臭除了胃火还有肝火。
针刺:中极+阳辅+阳溪,肝经的热量就跑出来了。
肝经的湿热扎胆的原理,肝胆同属木,一个为脏一个为腑,如果是寒气、湿气偏循于肝经,如果是阳邪、火邪、热邪偏行于胆。
如果一个人由于气郁或受某种病气入侵,如果病人体质偏热或邪的性质偏热,会化热走腑排出。如果它是寒则沉于脏或通过脏运动可能会排出或停留在脏。
讲失眠时说是肝经是最严重的,可能走肺或走胆出。但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这个人的情绪是寒性的,或者是伴有寒性阴邪在体内,那么它可能就停留在肝经时间长一点,它不是按照六经辩证传过去的。如果吸入了一个损伤肝的物质,它只是损伤五行木的属性,如果这个人是偏寒的那只是损伤肝经,如果这个人偏热的话,那它化热主要侵犯于胆的地方或偏向于从胆而出。即便这个病邪如是寒邪、湿邪先入侵的胆经,也有可能因为时间一长,它是寒性的病气,它没有从胆经出去而是归于肝经了。也有可能这个病气先去的是肝,但是它是个火毒、火邪,它可能更偏向于去胆经呆的地方。所以如果泻阳邪,就走阳面的,泻阴邪一般走阴面的。
气郁如果没有肝郁化火就归阴经,如果相反就归阳经了。是同性,同气相求,明显上火了就找阳性的,别找阴性的,阴性的呆不住,先喝几天龙胆泻肝丸,一星期就差不多,如果还有火,喝点桅子茶就可以了。清火桅麦片、木茶都可以。
青菜是通腑的,大便畅通腑气一通这一块就好一点了。
高血压的、高血脂、高尿酸、上火的脸上长痘的,皮肤上各种长东西的,只要腑气一通就轻一点,因为身上各种火毒要在肚子里、肠里停留。
(4)湿热下注:判断:舌苔黄腻,舌体胖大,人身体一定有湿热,人没劲,慵懒,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会有灼热,有黄腻,甚至有眼袋,可能会有脚气,比较潮湿,一天不换袜子就潮了。
健脾,清淡饮食,用五苓散来清湿,也可以用四君健脾。
对于小便灼热下注的,就用清湿热的①八正散,解决急性的。②不那么灼热了再健脾,③下一步一定是补肾精,黄精、苁蓉、枸杞、熟地喝上,慢慢喝不要着急,黄精、熟地都要用九蒸九晒的。
一定要补肾。下元肾精亏虚所以湿热下注,要么吃黄精,要么喝枸杞,要么喝熟地。
颠顶疼可能是肝火上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39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