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气功的人常说丹田内气会越练越足,初学者大多纳闷:这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就越练越多?其实这不是什么玄妙能量,而是身体协调力、劲力掌控力和感知力变好的综合感受,背后全是实打实的练习逻辑。
一,身形归正让劲力有了聚气的“窝”。不少人刚练时含胸驼背、塌腰翘臀,丹田所在的小腹被挤得没一点空间,再怎么练,劲力也会从身体缝隙里溜走。要聚气先调身形,站桩时头顶轻提,脊柱挺直,尾闾内收,膝盖微屈,给丹田搭个稳固的“小空间”。练太极揽雀尾时,转腰推掌全程守稳中轴,腹部不硬鼓却始终舒展,脚底的劲顺着腿、腰往上送,自然在丹田汇聚。刚开始这股汇聚感很淡,练得越久身形越规范,劲力不浪费,丹田的气感就慢慢变足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呼吸动作磨合练出气息“循环劲”。内气的感觉,全靠呼吸和动作的默契配合。初学者总爱憋气找气感,结果胸口发闷,丹田没半点反应。正确练法是呼吸跟着动作走。练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身体前屈手触脚面时呼气,劲力沉到丹田;起身时吸气,丹田自然舒展。反复练下来,呼吸和动作会形成默契,气息不再上浮散乱。这种有节奏的呼吸,带动腹部肌肉规律收缩舒展,时间一长,丹田处的气息流动感越来越清,看似气变多,实则是呼吸动作联动更顺畅了。
三,意念专注提敏了身体的感知力。这里的意念不是瞎想,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和身体感受上。初学者练时总走神,手脚动着心思飘着,肯定察觉不到丹田的细微变化。练丹田时,意念就像“引路人”,引导劲力往小腹走。比如练太极单鞭,转腰出掌的瞬间,注意力轻落丹田,感受腹部跟着转腰收放。这种专注能抛开无关干扰,捕捉到平时忽略的微弱劲力流动。练得越久专注力越强,对丹田的感知越敏锐,原本淡弱的气感变得清晰,让人误以为气变多了,其实是感知力升级了。
要避开两个常见误区。
一是刻意鼓腹憋气,以为撑大肚皮就是聚气,最后腹胀难受还伤脾胃,真的气感是腹部自然的充盈,绝非硬撑;
二是急于求成,内气提升靠的是慢慢磨合,有的人练几天没感觉就放弃,却不知身形、呼吸和意念的默契,得靠反复练才能形成。
丹田内气越练越足,本质是身形、呼吸、意念慢慢合一的过程。身形稳了、呼吸顺了、意念专了,身体对劲力的掌控越来越自如,丹田的气感自然越来越强。这不是玄学,而是规范练习下身体优化的必然结果,练得越扎实,这种气足的感觉就越真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3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