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说: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服务
会陆续刊登一些团队其他成员写的科普文章
虽然她们养生没我久,但每一篇都会用心分享
今天要说的就是麦芽
很多人对麦芽的固有印象,消积食很好用
但你知道,它还能改善乳腺增生,且效果很好吗?
关于这点,我也是在知网一篇期刊上看到的
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 曾用麦芽泡水治疗33例乳腺小叶增生的妇女
乳房胀痛、胸闷,还伴有头昏、上腹饱胀、嗳气、困倦、头昏等症状
结果你知道吗?33例全部治愈!
这就有点牛了,毕竟乳腺增生也不算一个小病
但 生麦芽煮水竟能完全解决
▪️山东中医杂志-生麦芽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33例-19960620
虽说大概原理养生人都懂 麦芽疏肝
但它疏肝力怎会强到 乳腺增生治愈率这么高?
结果一查才发现,张锡纯就非常认可麦芽的疏肝力
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
也是因为这点,张锡纯靠麦芽解决了不少肝郁问题
下面我们直接看这两个医案
医案一: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平时气虚乏力
一天突然觉得有气堵在胸口,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十分难受
就来找张锡纯看诊,结果呢?
张锡纯只用一味生麦芽30克,煎汤给妇女服下后,症状马上就好
医案二: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胁下经常作痛,吃东西不消化,都是觉得胃胀顶
几年下来,吃过不少药,不见好
张锡纯认为这病根源 在于 肝气不升,胃气不降
就用生麦芽12克升肝、生鸡内金6克降胃气、生怀山药30克护脾胃
三者煎汤,喝了10天,这病就全好了
▪️拍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看完这两个医案,麦芽的疏肝力不用我多说了吧?
但为了大家 能直观感受到麦芽疏肝的与众不同
我这里也不用玫瑰与其对比,直接上柴胡——这个疏肝圣药,逍遥丸里疏肝的君药
或许你知道吗?比起柴胡,张锡纯更偏爱用麦芽疏肝
因为在他心里,麦芽有两大优势:
其一,降胃气
很多人用柴胡疏肝 容易胃气上逆,胃反酸
这是因为柴胡升提性很强,可以将胃气向上提
而生麦芽与此相反,张锡纯:取生麦芽疏肝之性,但不妨碍胃气之下降
胃气通降后,不仅不反酸,肝气还无需强行升提即可舒展
其二,平和
不同于升散的柴胡,长期单独使用会耗伤气血
麦芽固护脾胃,从源头保护气血生化之源
这也就能避免“土虚木乘”(脾虚导致肝气横逆),从而缓解肝郁或肝阳上亢
看到这,想必你也清楚 麦芽为啥能治疗乳腺增生吧?
就是因为麦芽不仅能直接疏肝,恢复肝气条达
让乳房周围的气血运行恢复通畅,气滞导致的胀痛和结节就能减少
同时,麦芽还能降胃气 固护脾胃
当脾胃健运后,水湿代谢正常,减少痰湿生成
痰湿少了,乳房“淤堵”的原料也就随之减少
而这也正符合“治肝实脾“的中医原则
所以麦芽从根源解决乳腺增生问题,不足为奇
此外呢,麦芽疏肝不仅能解决乳腺问题
还有个病,用麦芽也有用
那就是——黄疸
张锡纯原话:凡遇黄疸症,必加生麦芽数钱于药中,奏效颇著
黄疸 归根结底就是肝胆湿热
麦芽虽不能直接除湿热,但它能舒达肝气
当肝郁得以解除,胆汁排泄通畅,就能缓解胆汁淤积
同时,麦芽健脾祛湿邪,使黄疸丧失湿热邪的滋生基础,黄疸自然减轻
说到这,还想再补充一个麦芽的冷知识
虽然这点与麦芽疏肝关系不大,但我感觉很实用
很多人都知道炒麦芽能回奶,但你知道生麦芽也能回奶吗?
张宝旬评论区这朋友还补充生的麦芽,回奶效果很好
除此以外,麦芽还能降低血清泌乳素
很多朋友的溢乳、闭经甚至不孕不育都与此素有关,而麦芽就管用
了解完了麦芽的医理和所有用途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两个关于麦芽的食方
生麦芽水
食材:
生麦芽30-60g
做法:
全部食材放入养生壶煮10分钟即可
这个喝起来就是淡淡的米汤水味道
自我感觉挺好的,真心建议肝郁人试试
此外呢,罗大伦提到生麦芽煮水还能生发胃气
他说,有些老中医碰到舌苔没了的重病患者,就会嘱咐病人喝麦芽水
让其赶快生发胃气,一直喝到舌苔生出来了,病就好了
气血虚人可以加黄芪或者红枣进去,效果更好
加味麦芽水
食材:
生麦芽9g、生黄芪3g、怀山药6g
做法:
煮水代茶饮
这个茶方就是罗大伦博士分享的
相比于前面的单味煮水,会更适合脾虚 气虚还肝郁的人用
我就是典型的这种人,喝后有一个最明显的感受
那就是失眠 多梦问题好很多,早上睡醒也没啥疲惫感
脾胃气虚的人也推荐煮,对胃气的生发也是有好处的
注意:
1、疏肝宜生用麦芽,炒用则无效
2、汪昂在《本草备要》里说 麦芽久食消肾,所以不可长期多食,但吃上一两个月问题不大,不要常年每天吃
3、凡痰火哮喘及孕妇(麦芽下胎),不可用麦芽
⚠️文末,插播一条清仓通知:
便秘、皮肤干燥必喝
③百分百有机黑芝麻,古法小石磨工艺压榨的有机香油,还剩最后20份
👉古法有机香油
注意:此文章为科普类文章 不做广告用途!本文来源:文字、配图均为随食养原创,搬运法务必究。 END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0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