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并见,故合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站立困难,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甚则昏倒。《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铜砭刮痧以“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可通过徐和手法,催气、造气、导气,从而调动人体气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改善眩晕症状。笔者用刮痧治愈一例眩晕,特整理如下。需要注意的是,接诊眩晕患者时应首先完善必要的检查以明确病因,眩晕病因复杂,可继发于急性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此类眩晕不可仅凭中医外治法单一干预。本案患者已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急性严重病变,刮痧治疗是经评估无紧急干预指征后采用的中医外治手段。
张某,男,62岁,2025年8月3日初诊。主诉:反复头晕2年余,再发1周。刻下:患者神清,精神疲倦,言语流利,语声清晰,对答可。时有头晕,坐起、躺下及转颈时容易诱发,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视物重影,四肢疲乏,行走不稳,无肢体偏瘫,偶有胸闷,无胸痛,无口干口苦,纳可,眠一般,难入睡,二便调。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颅内动脉血管平扫+颅脑弥散成像显示:左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未见急性梗死。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内科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患者欲寻求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目前未服用任何药物。
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夹瘀)。
治则:熄风化痰,活血化瘀。
铜砭刮痧治疗方案:1.手臂:刮拭心经、心包经、肺经、三焦经,重点刺激曲池、养老、内关、后溪、列缺,从指端拉出。2.头部:刮拭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至颅底刮一周,重点刺激百会、四神聪。3.背部:开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刮透督脉、膀胱经,重点刺激肝、脾、肾反应区。4.胸部:胸腺刮透,刮至云门、中府。5.四井排毒。督脉、膀胱经刮透,提升阳气,然后刮手臂、小腿,将毒素驱赶至四肢末端,从而排出体外。
8月4日电话随访,患者头晕发作频率减少,无胸闷心悸,四肢乏力感改善,入睡转易,二便调。
8月7日二诊:患者痧已退,原治疗方案上加磨太溪、复溜,以补肾气。治疗后患者精神可,言语流利,清晰,转颈、起立等体位改变时无眩晕发作,无视物模糊,无胸闷心悸,四肢乏力感消失,胃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暗,苔白微腻,脉弦。
按 患者头晕天旋地转感为风夹痰瘀上扰清窍、神机失用之征,精神疲倦为气虚之象,肢体疲乏为痰瘀阻络、肢体失濡所致,舌淡暗、苔白腻、脉细滑均为风痰上扰夹瘀之征。本案以铜砭刮痧为治,激发经气,调节气血。取心经、心包经以宁心安神,心包经活血以疏肝,三焦经理气以解郁,肝气条达则眩晕自缓。头部为诸阳之会,刮拭可调通阳气、濡养清窍。督脉、膀胱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刮之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诸经协同,阴阳调和,眩晕得愈。(吴遍 广东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70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