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核心三论:气,阴阳,五行速记精华
2025
10-01

中医核心三论:气,阴阳,五行速记精华

前面学了三个小节: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重新梳理【中医复习精要】

气化阴阳 五行生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医之道,首重气机。气者,万物之始基也。在天为长养之资,在人为生命之本。其哲学之义,涵括天地运行之理;其医学之旨,专指人身生化之机。一气周流,则生命得续;一息不运,则霄壤判分。故良医临证,必以察气为首务。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阴阳者,一气之分化也。其理贯乎天地,其法通于医道。天地之道,升降而已;人身之要,阴阳而已。阴为质之凝,阳为气之运;阴为阳之守,阳为阴之卫。确定阴阳属性之法: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热者为阳,寒者为阴;然其属性非绝对,如胸中阳气虽居上而属阳,其用却需下济;肾中真阴虽居下而属阴,其气必能上承。故曰’阴阳互根,本是一气’,犹如珠玉藏于蚌璞,相需不可失也。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行学说,以五类属性概括万物。其生克乘侮之机,实乃气化流行之象。木火土金水相生者,如饮食入胃,脾土化精上输于肺,肺金布津下滋于肾,肾水涵阳上荣于肝,肝木疏泄助心火宣明,心火温煦促脾土运化,此自然之生机也。相克者,非为制约,实为调和:心火之炎需肾水之济,肺金之肃需心火之温,肝木之达需肺金之敛,脾土之运需肝木之疏,肾水之藏需脾土之制。生克之间,制化存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至于临床应用,首重辨证: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乃调和阴阳之枢机;培土生金,滋水涵木,乃运用五行之妙法。观其气机升降:清阳不升者,责之肝肺;浊阴不降者,责之肺脾。察其五行胜复:木火刑金者,清肝即所以保肺;水寒侮土者,温肾即所以健脾。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气一元论为体,阴阳五行为用。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病作。阴阳失调之病理,不外偏盛偏衰;五行生克之病情,要在太过不及。医者须知:阴阳本是一气之分化,五行乃一气之流行。明乎此理,则天地人身,豁然贯通;辨证施治,自有纲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切记: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调气必顺其性,性在升降。守此要旨,则岐黄之道,思过半矣。

尽括气、阴阳、五行之要义,宜熟读精思,临证自得妙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