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弦脉三象:从少阳枢机到水饮瘀毒——条辨摘读
2025
11-17

弦脉三象:从少阳枢机到水饮瘀毒——条辨摘读

之前从天地人角度小结过弦脉特点,弦脉三才解:天地人脉象通玄

在学习《医林误案》206则医案时,涉及到水饮导致的口常有涎不禁外流,在平脉法部分,弦脉被归为阴脉(卷二),与肝胆关联密切。肝脉’微弦濡弱而长’是正常,但纯弦脉提示肝脏伤(卷一),《伤寒杂病论》弦脉涉及的病机及对应症状整理如下,作为学习笔记,方便同修理解: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跟后世不同,仲景师将弦脉列为阴。


一、少阳病(肝气不舒)

  • 主证:胁下痛、呕逆、寒热往来——《卷十·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胸中满而烦’;’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卷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四五日……胁下满痛’用小柴胡汤,脉弦为少阳枢机不利。

  • 二、水饮证

  • 饮停三焦,部位不同——《卷二·平脉法》:’脉弦而紧……支饮急弦’;’脉阴阳俱弦……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卷十四·辨咳嗽水饮病》:’胸中有水气’致短气、咳喘(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卷十·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长沙本:此为水隔在上,脉当浮弦而涩,干姜半夏竹茹茯苓主之)”

  • 三、疼痛证

  • 气滞血瘀之痛——《卷一·平脉法》:’动则为痛’(弦为动脉主痛);——《卷十五·辨瘀血病》:’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为瘀血,脉’微大来迟’(弦涩相兼);——《卷九·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腹满,胁下偏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细辛汤。’用大黄附子细辛汤(脉沉紧弦)。
  • 中毒
  •     ——《卷一·平脉法》:“脉数大,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    ——《卷一·平脉法》:’肝者木也……得纯弦脉者死,以其脉如弦直,肝脏伤也。’    ——《卷十三·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内毒分阴阳,肝脏伤,需要升之辅助身体解毒。


    四、其他病证

  • 厥阴病(寒热错杂)《卷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脉沉弦而急’伴吐蛔(乌梅丸证)。
  • 疟病《卷十三·辨疟病脉证并治》:’脉弦数者热多寒少,弦迟者寒多热少’。
  • 妇人癥病《卷十六·辨妇人病各病脉证并治》:’宿有癥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证,脉弦涩)。
  • 坏病误治《卷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吐下后……脉弦’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 总结弦脉主病(原文核心)

    病机症状特征原文依据少阳枢机不利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