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吐纳总义
吐纳者,“吐故纳新” 之谓也 —— 以鼻纳清炁,以口吐浊炁,借呼吸为舟,载炁归丹田;以意念为舵,引炁通经络。此诀分五阶,阶阶递进:初阶固脾胃之基,中阶助炼精化气,高阶达胎息归元,终阶通周天育丹,循此修持,方得炁满神清之效。
第一章 初阶・顺腹式吐纳(基础境:养脾纳炁)
一、黄庭韵文
脾胃为仓廪,吐纳先养之。
鼻吸纳清炁,口吐浊邪离。
腹随息起伏,炁入丹田池。
百日根基固,炁感自可知。
二、实操细则(适配新手,核心:养脾通肺,聚后天炁)
1. 姿势(《黄庭经》“立如松、坐如钟”)
- 坐姿:取蒲团(高约 10 厘米,防久坐伤腰),双盘或单盘(新手可散盘,双脚平踏地),脊柱自然伸直(想象头顶有绳轻提,督脉畅通),肩沉肘坠(腋下留一拳空间),双手结 “脾土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贴腹,拇指按脐下关元穴),下颌微收(避免颈椎僵直),双眼半合(视线下垂,不观外境)。
- 站姿(备选,适合腰背不适者):双脚与肩同宽,脚尖朝正南(对应心炁,助纳清),膝微屈(不超脚尖),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掌心朝内贴大腿,其余同坐姿。
2. 呼吸节奏(精准计时,忌憋气)
- 吸气:鼻吸,时长 4 秒(分三截:初吸 2 秒,气入肺;再吸 1 秒,气沉腹;末吸 1 秒,气满丹田),吸气时小腹缓慢隆起(如 “吹气球”,幅度约 3-4 厘米,以不胀为度),意念 “西方清炁(对应肺金)如白雾,从鼻入肺,再入丹田”。
- 屏息:1 秒(不刻意憋气,仅自然停顿),意念 “清炁在丹田暂存,滋养脾土”。
- 呼气:口呼(唇呈 “O” 形,如吹烛火),时长 6 秒(分三截:初呼 2 秒,气出腹;再呼 2 秒,气出肺;末呼 2 秒,浊尽),呼气时小腹缓慢内收(如 “挤海绵”),意念 “腹内浊炁(如灰雾)从口排出,脾土渐清”。
- 频率:每分钟 3-4 次(即一吸一呼一屏息共 11 秒,5 分钟约 27 组),每日练 2 次(辰时 7-9 点胃经当令、申时 15-17 点膀胱经当令),每次 20 分钟。
3. 效验与误区
- 效验:练 1 周,食后腹胀减轻;练 1 月,呼吸变深(从胸式转为腹式);练 3 月,丹田处有 “温热感”(如怀暖炉),此为后天炁聚之兆。
- 误区纠正:
① 吸气耸肩:可先做 “沉肩” 动作(双肩向下向后绕 3 圈),吸气时感受肩部放松;
② 小腹硬挺:隆起与内收需 “缓而柔”,如 “水涨水落”,不刻意用力;
③ 呼吸急促:用 “数息法”(吸气数 1-4,屏息数 1,呼气数 1-6)辅助控速。
第二章 中阶・逆腹式吐纳(炼炁境:炼精化气)
一、黄庭韵文
逆息炼精炁,提肛助肾元。
吸气腹内收,呼气腹壁展。
精化如温流,沿脊入丹园。
三关初通透,炁感满腰间。
二、实操细则(核心:配合炼精,化精为气,衔接前章 “斩浊存精”)
1. 姿势(强化肾府感应)
- 坐姿:双盘(优先),脊柱挺直,双手结 “肾水印”(双手拇指按后腰肾俞穴,其余四指贴腰),脚尖内扣(激活足少阴肾经),双眼闭合(内视肾府)。
- 关键调整:臀部垫薄枕(高 3 厘米),使尾闾穴(尾骨端)微抬,利于督脉炁行(为后续通三关做准备)。
2. 呼吸节奏(与炼精同步,精准控息)
- 吸气:鼻吸,时长 5 秒,吸气时小腹主动内收(如 “吸腹”,幅度 2-3 厘米),同时缓慢提肛(如忍便状,力度以 “不紧绷” 为度),意念 “肾府精元(如白银液)被吸动,沿尾闾穴上行”。
- 屏息:2 秒,意念 “精元在尾闾穴化为炁,如温流”。
- 呼气:口呼(声微 “呵”),时长 7 秒,呼气时小腹缓慢外展(如 “鼓腹”),同时松肛,意念 “炁从尾闾穴下行,沉入丹田,滋养元炁”。
- 频率:每分钟 2-3 次(一吸一呼一屏息共 14 秒,5 分钟约 21 组),每日子时(23-1 点肾经当令)练 30 分钟,需在 “斩浊存精” 阶段(49 日)后开始。
3. 炼精化气衔接要点
- 提肛时机:吸气初(前 2 秒)同步提肛,避免迟提或早松,确保 “精随息动”;
- 炁感追踪:若尾闾穴有 “酸胀感”,为精化气初动;若炁感沿脊上达命门穴(后腰正中),则炼精化气初成;
- 禁忌:酒后、房事后 12 小时内不练(防精炁耗损),感冒发烧时停练(防外邪入内)。
第三章 高阶・胎息吐纳(归元境:后天转先天)
一、黄庭韵文
胎息如婴孩,口鼻息渐微。
炁自丹田动,不借外息推。
先天炁渐显,后天炁自归。
归元满三载,神清体自肥。
二、实操细则(核心:息停炁住,后天炁转先天,适配归元境)
1. 前置条件
需逆腹式吐纳练满百日,丹田炁感稳定(日常静坐有 “温热团感”),能自然控息(无需数息),方可入胎息境。
2. 姿势(仿 “胎儿蜷曲”,助先天炁生)
- 卧式(优先):仰卧,双腿屈膝,脚掌贴床(与肩同宽),双手轻放丹田(掌心向下,不按压),脊柱贴床(放松腰背肌肉),双眼全闭(内视丹田)。
- 坐姿(备选):单盘,双手结 “胎元印”(双手交叠,拇指按掌心劳宫穴,放于丹田),肩颈完全放松(如 “无骨”)。
3. 呼吸节奏(渐进式息停,忌强为)
- 第一阶段:减息(1-3 月):
① 先顺腹式呼吸 5 分钟,平复心神;
② 逐渐延长呼吸时长(吸气 6 秒,呼气 8 秒,屏息 3 秒),使鼻息渐细(如 “游丝”);
③ 意念 “炁在丹田内循环,不借口鼻”,每日练 40 分钟。
- 第二阶段:息停(4-6 月):
① 当鼻息细不可闻时,自然进入 “息停”(无刻意憋气,仅呼吸暂停);
② 息停时长从 3 秒渐增至 30 秒(以 “无胸闷、无头晕” 为度),期间意念 “丹田炁如’活珠’,自转动生热”;
③ 息停后自然恢复鼻吸,不急促,每日练 1 小时。
- 第三阶段:胎息(7 月后):
① 息停时长超 1 分钟,腹部随 “内息”(丹田炁动)自然起伏(如婴儿胎内呼吸);
② 无需意念控制,仅 “观” 炁动,如 “旁观者”,每日练 1.5 小时。
4. 效验与护持
- 效验:胎息成时,有三征 ——① 口鼻无明显气流(手近鼻前无感觉);② 丹田温热感扩散至腰腹(如 “温水浴”);③ 精神饱满,每日仅睡 4-5 小时不困(先天炁足)。
- 护持:胎息时忌噪音干扰(可置耳塞),忌过饥过饱(练前 1 小时空腹,练后半小时再进食),忌情绪波动(怒、喜后不练)。
第四章 极阶・周天吐纳(金丹境:炁通任督)
一、黄庭韵文
周天吐纳通任督,炁绕三关如走珠。
百会泥丸承清炁,丹田元府藏真珠。
炼气化神丹初结,内外通明百病无。
二、实操细则(核心:炁通任督,为金丹打基,需胎息境成后练)
1. 姿势(利于任督畅通)
- 坐姿:双盘(必须,下盘稳则炁顺),脊柱挺直如 “笔”,双手结 “周天印”(左手拇指按右手无名指根,右手拇指按左手无名指根,其余手指相扣,放于脐下),头正颈直(百会穴朝天)。
2. 呼吸与炁行引导(精准对应经络节点)
- 吸气(炁升督脉):鼻吸,时长 8 秒,意念 “丹田炁如’银流’,从尾闾穴(1 秒)→夹脊穴(背中,3 秒)→玉枕穴(颈后,5 秒)→百会穴(头顶,8 秒)”,吸气时配合 “提肛”(助炁过尾闾)、“挺背”(助炁过夹脊)、“抬头”(助炁过玉枕),动作与意念同步。
- 屏息:4 秒,意念 “炁在百会穴’沐浴’(如清露润顶),化为清炁”。
- 呼气(炁降任脉):口呼(声微 “嘘”),时长 10 秒,意念 “清炁从百会穴→印堂穴(额间,2 秒)→膻中穴(胸间,5 秒)→神阙穴(脐,8 秒)→丹田(10 秒)”,呼气时配合 “松肛”(助炁下行)、“含胸”(助炁过膻中),炁归丹田时小腹微隆。
- 频率:每分钟 1-2 次(一吸一呼一屏息共 22 秒,5 分钟约 13 组),每日卯时(5-7 点大肠经当令,阳气升)练 40 分钟。
3. 三关通透技巧(攻克周天难点)
- 尾闾关(最易滞炁):炁滞时可 “晃腰”(顺时针转腰 3 圈,逆时针 3 圈),配合吸气提肛,助炁突破;
- 夹脊关(炁感最弱):炁滞时可 “扩胸”(双手后伸,掌心向外,扩胸 3 次),配合吸气挺背,使夹脊穴张开;
- 玉枕关(最险关):炁滞时可 “转头”(左右转头各 3 次,幅度不超 45°),配合吸气抬头,忌用力过猛(防头晕)。
- 效验:三关通后,炁行周天时有 “连贯感”(如 “水流绕身”),丹田炁感从 “温热” 转为 “圆融”(如抱 “暖珠”),此为炼气化神之始。
第五章 吐纳修炼总纲(避坑与适配)
一、时辰适配(顺经络当令,提效 30%)
吐纳阶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07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