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经方应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六则经方解析
2025
09-06

【经方应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六则经方解析

病症解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全身性的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同时可伴见低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头痛、活动后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睡眠障碍等非特异性表现的综合征。疲劳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学多用“四肢倦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描述,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等,也常见于“郁病”“虚劳”病中。在门诊工作中,这种以疲劳为主诉的患者确实占到中医门诊患者中的很大比例。实际上单纯从疲劳这一主诉出发,几乎是开不出方子的,因为引发疲劳的因素太多,所以需要进行疾病及病情诊断,例如有的疲劳是继发于失眠后,有的是继发于年老脏器损伤,有的是继发于更年期等,都需要在诊查中鉴别,并分析其病情。而根据体质进行人群分类,评估其体质类型及其状态,是中医治疗疲劳的一大法门,所以治疗疲劳首先是识人,而后是识证。常用方治如下。

临床提示

以疲劳为主诉的患者临床并不少见,通常虽病情不重,但病程迁延在论治时需十分小心,首先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血压高宜先调血压,血糖异常以先稳定血糖、血脂异常以调脂为宜。对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慢性肾炎等,在改善原发病后疲劳感会得到较好改善、对于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睡眠改善后疲劳感也会明显改善临床治疗疲劳多可从体质入手,例如柴胡体质患者因为失眠或者精神压力大,有时甚至目光无神,脉弱无力,往往被误认为是气血不足而投以补益气血药物,非其所治,此时需投柴胡剂方可获效一些湿热患者,往往气血旺盛,精神饱满,头发浓密多油,舌苔干老厚腻而自诉异常疲乏,这类湿热蕴结致气血失畅而表现出疲劳者,应当考虑黄芩黄连类方药《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中明确指出:“因医药者,本非劳症,反以药误而成”在具体分析患者情况时,也可结合前医所用药物,往往用药不对的经验也可被佐证其特点有些药物在无禁忌证时对于疲劳确有疗效,如无明显腹胀者,则加黄芪、党参,无明显水湿者,则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如无明显火热者,则加淫羊藿、菟丝子等,但医家不可因其能起效就不着力寻找病因或切合方证,否则此类药物反而会掩盖证情,造成后续治疗失利。除以上常用经方外,初诊疲劳时药方选用尽量简单,可紧抓气血津液障碍这条主线,而非仅仅局限于本章节介绍的方剂。

经方应用

【适用病症】

适用于非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疲劳不适,患者常有诸多主诉,坐立不安。

【应用参考】

本方常用于伴有抑郁倾向的疲劳患者,该类患者通常心理敏感,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心理疏导、疲劳感能在牵拉肌肉、深呼吸和改善情绪等事件后明显改善。在临床中,这类患者若以失眠或全身不适就诊,尚能考虑到此方,倘若就诊主诉为胃部不适、关节疼痛或严重怕冷等躯体症状,辨治较易走偏,而此类患者实际是神经敏感,情绪不稳,该方起到调整气血,强化稳定精神、心理以及自主神经的作用,抗疲劳效果令人满意。如有烦躁、少腹疼痛、便秘者,合用桃核承气汤;如有失眠头痛、恍惚、舌质淡红者,合用酸枣仁汤;如有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适用病症】

适用于体格壮实者,症见精神疲倦,耐久力欠佳。

【应用参考】

适用本方者常哈欠连连,喜饮提神醒脑饮料以醒神。体瘦胸薄、肤白汗多之虚弱者宜减去麻黄,改成桂枝加葛根汤;伴有三高的壮实男性可合用三黄泻心汤;伴有腰部冷重者合甘姜苓术汤,或再加制附片;月经不调伴水肿者合当归芍药散。

【适用病症】

适用于日夜颠倒的疲劳患者,表现为精力不足,白天嗜睡,容易在课堂、会议、坐车中打盹,晚上入睡反而变得困难,严重时,白天想睡但也无法入睡。

【应用参考】

本方起效快,方证相应者能改善白天疲倦、日夜睡眠节律紊乱。

本方只能用汤剂,不可用散末。方中麻黄、附片、细辛的生药毒性经煎煮明显减轻。本方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一般得效后需转方。浮肿、贫血貌者需加黄芪;大便溏者加白术、茯苓;月经不调、浮肿者合用当归芍药散;消瘦、食欲欠佳者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如有精神类疾病者可考虑合用温胆汤。

【适用病症】

适用于患有大病、重病、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症见精神疲倦,蜷缩嗜睡,头晕,浮肿,畏寒肢冷,声低气怯,有气无力,动作缓慢,协调性不佳,舌胖大,苔滑,脉沉。

【应用参考】

如有口渴、小便不利、浮肿者,合用五苓散;如有自汗、糖尿病者,可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腹胀、畏寒者,加麻黄、甘草。

【适用病症】

适用于疲劳烦躁、无法通过休息缓解者。部分患者貌似有气无力,但仔细观察发现有表情亢奋、眼睛有神的特点。

【应用参考】

本方黄连用量较大,煎煮后的药液也较苦,一般来说不能长期服用,因为该方药少力专,药证相应则起效迅速,一旦有效后注意及时减量,避免不良反应。临床实际中,有的患者初始服用感觉口感尚能接受,但是随着病情的改善,会觉得汤药越来越苦,这也提示需要减少方中黄连、黄芩的用量。

【临床应用】

适用于脸色发黯、胖壮疲劳的中老年患者,患者有上热下寒的病理特点,既有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大便稀溏,又有溃疡上火,失眠多梦,烦躁头痛,舌苔腻或薄。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