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1014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来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导读
许玉山先生为山西著名中医临床大家,师从马文炳先生,学宗仲景、景岳,辨证多崇程国彭、江笔花。许老为全科医生,治病尤以肾病、脾胃病、妇科诸证见长。数十年来救治无数危急重症及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其用药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常见处小剂挽危疾,有四两拨千斤之妙1、风寒束肺 水湿停蓄症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颜面四肢浮肿,或伴有胸水,小便短少,口和不渴,大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宣肺解表,利水消肿。宜加减杏苏汤。方药:苏 叶9g 炒杏仁9g 麻 黄6g 荆 芥9g 防 风9g 桑白皮9g 茯苓皮15g 生姜皮9g 车前子9g 冬瓜皮15g 桔 梗9g 柴 胡8g 甘 草5g【按】风寒袭肺,肺卫不宣,阳气被郁,故见恶寒发热;肺失肃降,故咳嗽气喘;肺不宣化,三焦气滞,水湿停于上焦,故颜面浮肿,或伴有胸水;水湿泛滥,则四肢浮肿。方中荆、防能外解风寒,通宣肺卫,使阳气外达,调理三焦气化之功能,以消水肿;桑皮、杏仁开降肺气,以治咳嗽气喘;佐车前子、茯苓皮、冬瓜皮调理脾肺,利水消肿;柴胡祛寒热;桔梗宣肺而利咽膈;甘草和中健脾;生姜皮温散而行水。2、风热郁肺 水湿泛滥症见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气促,口渴喜饮。初起头面四肢轻度浮肿渐甚,小便短少色黄赤,大便干,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滑而数。治以清宣肺热,解毒利水。宜加减银翘散。方药:
银 花15g 连 翘12g 桑 叶9g
桔 梗9g 薄 荷9g 炒牛蒡子9g
板蓝根9g 白茅根15g 玄 参9g
杏 仁9g 麦 冬9g 射 干9g
生石膏15g 甘 草6g
【按】风热郁肺,故见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气促。肺气遏,三焦气滞,热毒停留,蕴蒸于内,泛滥于上,故口干喜饮。初起面部四肢浮肿,逐渐高度浮肿,尿赤、便干、苔黄、脉数,均为风热搏结、水湿泛滥之象。3、热毒内蕴 血热妄行症见咽喉红肿,或扁桃体肿大,或轻度浮肿,口干,尿少赤涩,舌质红,脉细数。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宜加减阿胶散。方药:
生 地12g 玄 参9g 寸 冬12g
丹 参9g 栀子炭9g 阿 胶12g
白茅根15g 银 花15g 藕 节15g
炒牛蒡子9g 板蓝根9g 当 归9g
丹 皮9g 蒲公英15g 甘 草6g
【按】肾之经脉,循喉咙夹舌本,肾阴不足,热毒内蕴,热毒循经上炎,故咽峡红肿;热毒下迫膀胱,血热妄行,故尿少红赤;脉沉数或细数,都是阴虚有热之征象。方中生地、玄参、板蓝根、银花、公英、甘草养阴清热解毒;当归、丹皮、丹参、阿胶、藕节、栀子炭凉血活血而止血;白茅根凉血清热,有利尿作用;加寸冬润燥而生津。4、脾虚肺壅 肿满喘急高度浮肿,而伴有胸水,肺中水气喷急,咳嗽气喘,不得卧,小便短少。治以理脾消肿,泻肺利水。宜益脾大枣泻肺汤。方药:
茯苓皮24g 冬瓜皮24g 白 术12g
陈 皮9g 桑 皮9g 大腹皮9g
猪 苓9g 泽 泻9g 车前子9g
葶苈子9g 大 枣4枚
方中用茯苓皮、白术健脾利湿为主;猪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和中,健脾化湿;大腹皮主水气外溢之皮肿;湿而偏热用冬瓜皮,清热利水,渗湿消肿;更以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利水,葶苈子隔纸炒以缓其急,过急恐伤气;加大枣之甘以缓之,以防其弊。如合并心力衰竭者,用加味生脉散或独参汤,或中西医结合治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48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