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常吃血府逐瘀丸,3个部位的供血逐渐增加,一文总结:
2025
08-19

常吃血府逐瘀丸,3个部位的供血逐渐增加,一文总结:

1、肺部供血逐渐增加: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及其分支被血栓或脂肪等堵塞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肺疾病。栓子来源广泛,最常见的栓子为来源于下肢和盆腔的深静脉血栓。有文献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的肺栓塞率高达65%~79%,死亡率高达20%~ 30%,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使病死率降低80%,对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快速恢复肺动脉血流是肺栓塞的治疗要点,可降低肺动脉压,从而预防右心衰竭,肺栓塞一经确诊,应立即予以溶栓、抗凝治疗,但因内科治疗起效慢、禁忌证多、出血风险大等原因,部分患者往往不能从中受益。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凝和溶栓治疗指南 (ACCP9) 建议对于急性肺栓塞合并低血压状态并存在抗凝禁忌证、溶栓失败,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在系统溶栓治疗起效前,技术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导管血栓清除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介入诊疗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时证明介入治疗肺栓塞有显著疗效。目前经导管肺动脉内局部溶栓、导管器械碎栓和血栓清除术是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主要方法,可联合应用。中医学认为,血栓形成的病机特点为湿、热、瘀三者互结、脉络闭阻,属中医学“胸痹”“瘀血”范畴。

血府逐瘀丸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黄、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 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心肌供血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冠心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易引起猝死以及降低生活质量;心绞痛是冠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发展成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部分出现猝死,必须严格、规范地进行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心脏气血阴阳偏虚以及寒凝、痰浊、气滞、血瘀阻滞心脉,影响气血运行所致,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候。

血府逐瘀丸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由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 合四逆散 (柴胡、枳壳、甘草、赤芍) 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活血化瘀不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 (血府) ;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通脉、止痛之功。

研究发现桃仁、红花、当归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降血脂等作用;川芎、桔梗、枳壳、丹参、牛膝行气通脉。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所含的川芎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可减少静脉壁白细胞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诸药相伍,具有行气逐瘀,排浊通络之效,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研究证明,血府逐瘀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降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效;还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及血小板粘附聚集,稳定斑块,抗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绞痛发作,预防心肌梗死。

研究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丸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对血脂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具备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脑供血逐渐增加: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由于局部罪犯血管的重新开通,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流再次复流。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基础上血流的再灌注可导致脑组织二次损伤,引起局部神经元及神经细胞的坏死及凋亡加剧,影响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神经康复治疗效果。目前关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过度的炎性反应是引起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基因激活,可产生IL-1β、TNF-α及NE等炎性介质,促使中性粒细胞趋化迁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破坏血脑屏障,加重局部脑组织水肿,使脑组织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坏死及凋亡细胞增加,影响神经功能康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瘀阻不通、瘀阻为患,血运不畅可引发脑缺血炎症损伤,应用活血化瘀方法可使复流血管再通同时,显著抑制缺血—炎性反应—再缺血—损伤循环,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血府逐瘀丸方中组成来自古方经典,临床应用具有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之功效。

基础研究证实,血府逐瘀丸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活性及减少脑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有关。

临床研究发现,血府逐瘀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使瘀阻畅通,风火得清,痰饮得平,逐步改善脑部炎性反应、损伤、微循环障碍状态,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抑制局部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大量可扩散性炎性介质激活及黏附分子上调,减少局部氧自由基爆发导致的细胞损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