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贾跃进从胆论治慢性失眠经验
2025
08-17

贾跃进从胆论治慢性失眠经验

慢性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属于中医“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范围。本病以长期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早醒,甚则自觉彻夜不眠为特征,往往伴有多虑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神疲乏力、情绪低落、心慌心悸、健忘等症状,并常与焦虑、抑郁同时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贾跃进系山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失眠有深入研究和探讨,学验俱丰,见解独到。现将其从胆论治慢性失眠经验及验案三则总结整理如下。

病因分析

少阳为枢,枢机不利影响阴阳交合而致失眠

少阳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外可达表,内可通里,是寒热气血津液等转化出入的通道,也是阴阳出入交合的必经之路。胆为少阳之枢,可枢转体内阴阳循环,当胆疏泄失常,出现枢机不利,阻碍阴阳正常的交合,必然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胆与心相别通,胆病扰及心神而致失眠

李梴《医学入门》中载有脏腑别通的观点,认为“心与胆相通”。清代唐宗海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进一步解释道:“据此则知心与胆通。其道路亦在膜网之中。盖胆附于肝肝系着。脊上循入。肺系连及于心胆与心通之路即在其系中。”可见,胆与心关系密切,部位上有膜网相连,功能上协同相济,经络上胆经与心经也交互贯通。胆病会累及心病,而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关乎睡眠。胆虚则易惊悸、夜寐易惊醒,心虚则易心慌心悸气短、心神失养,若心胆气虚,心神不宁则发为失眠,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若病程日久,胆郁化生痰火,痰火上扰心神亦可致失眠难愈,如《张氏医通》曰“不寐有二……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

肝胆互为表里,肝胆失司情志过极而致失眠

肝胆属木,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分泌胆汁贮于胆。而胆附于肝,胆汁排泄与胆气升发依赖肝之疏泄,二者部位相连,生理功能上互助互用,并共同参与对情志的调节。肝胆疏泄不及,情志烦乱扰心,致心神不宁,则发为失眠。

辨证分型

历代医家对于胆腑不安而致失眠的证型有胆虚、胆冷、胆郁痰扰、胆火等多种划分,但实际多相间为病,且与心、脾、肝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最多见枢机不利型、胆郁痰火型、心胆气虚型三种证型。

枢机不利型

枢机不利型失眠的主要症状有入睡困难、睡前多虑、易醒怕惊、噩梦纷纷,伴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目眩脉弦等,常用方剂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组成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生姜、大枣、铅丹。临证中,重点是抓住精神症状的烦惊和躯体症状的胸满,以达和解少阳、通畅三焦、镇惊安神之功。因铅丹有毒,故常去之,或用珍珠母、琥珀等代替来重镇安神。大黄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但力度峻猛,且含蒽醌类成分,久用会出现便秘依赖乃至结肠黑变病,故临床上对大便不畅的常用枳实配伍炒莱菔子代替。

胆郁痰火型

胆郁痰火型失眠的主要症状有身热难眠、眠浅多梦、时醒时寐、多虑易惊、早醒,伴有口苦咽干、咳吐痰浊、胸闷烦满、头重眩晕、心悸胆怯、恶心呕吐,舌胖苔黄腻、脉滑数,常用方剂为柴芩温胆汤。

柴芩温胆汤为小柴胡汤和温胆汤化裁的合方。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邪入少阳的代表性方剂。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柴芩温胆汤集二方之长,既可和解少阳、利转枢机,又可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从而使少阳、阳明、三焦经气通利,阴阳得以相交而失眠得愈。

心胆气虚型

心胆气虚型失眠的主要症状有睡前多虑、入睡困难、眠浅梦多、易惊易醒,伴随有心慌心悸、思维迟缓、精神恍惚、气短乏力、自汗盗汗、脉弦细等,常用方剂为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丸出自《医学心悟》,组成为: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茯神、龙齿、朱砂。临床中,常用党参代替人参,但对于情志症状严重或病情严重难愈的,仍需用人参。龙齿天然资源难得且价格偏高,朱砂有毒,临床上常用珍珠母、牡蛎、琥珀等镇心安神之品代替此二药。

临床中,因胆致失眠的三种证型,常常都伴有担心害怕、触事易惊的症状,症状表现有时类同。辨别应用时,贾跃进经验是:若眠浅易醒、易惊吓症状突出的,常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热象明显,常选用柴芩温胆汤;若气虚胆怯、心慌心悸为重的,常选用安神定志丸。

验案举隅

案一 枢机不利型

李某,男,68岁,2024年4月18日初诊。主诉:持续性失眠15年,加重8个月。诱因不明,口服艾司唑仑半片每日。刻下:入睡困难,睡前多虑,心慌心烦,有害怕感,时身热,易醒3~5次,梦多,服西药可睡4~5小时,不服则自觉彻夜不眠。次日头蒙,烦躁易怒,纳可,热饮,神疲乏力。怕冷,易受惊吓,二便调。舌胖,脉细弦。既往: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诊断:不寐(枢机不利)。

处方:柴胡10g,黄芩12g,清半夏9g,党参20g,陈皮10g,茯苓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合欢皮20g,制远志10g,赤芍20g,酸枣仁20g,生麦芽30g。7剂,水煎服,日1剂。

4月25日二诊:中药加艾司唑仑半片失眠好转,可眠5小时,半夜醒后再眠明显好转。睡前仍心慌害怕,夜易醒,遇事易心悸汗出,时有食管至咽疼痛,饭多甚,纳可。大便日1行、不畅,小便正常。舌胖,脉弦。

守上方减赤芍、党参,加白芍30g、红参10g、炒枳实10g、元胡10g。7剂,煎服法同上。

5月6日三诊:药后心慌害怕明显好转,食管至咽痛减。现西药改服右佐匹克隆1mg每日,仍眠浅多梦。时呃逆,饭多、天冷时多发。大便稀或头干后稀,小便正常。舌胖,脉沉弦。

守上方加珍珠母(先煎)30g。7剂,煎服法同上。

5月14日三诊:多梦减少,害怕减少,入睡困难好转。服右佐匹克隆1mg,仍眠浅。药后呃止,食管未疼。纳可,饭多胃酸,易受惊,眼痒干,二便正常。舌胖,脉细弦。

守上方加百合30g。14剂,煎服法同上。

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因肝胆枢机不利、心虚胆怯导致神魂不藏者,尤其对于因情志、精神刺激导致的失眠效果显著。胆主甲子,是阳气升发的起始点,且胆属少阳,少阳为枢,是协调阴阳出入的枢机,昼精夜瞑需要阴阳出入有度,离不开少阳枢机的正常调节。若胆枢机功能不利,阴阳出入失常,白天阳气不兴,夜晚阳气不入,则会导致日间困倦乏力,夜间入睡难安。患者有身热、心烦、多虑、易怒、害怕易惊、脉弦等症状,为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尤其是担心害怕、易受惊吓症状明显,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来和解少阳、镇静安神。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并用陈皮、枳实、生麦芽等来理气化痰、顾护脾胃。大便不畅时贾跃进常用枳实配伍炒莱菔子,枳实行气消积助通腑,炒莱菔子降气润肠助通腑,二诊时患者大便日一行但不畅,故仅用枳实来强化行气通腑之力。对于严重的情志症状,贾跃进常用人参,而不用党参代替。该患者害怕易惊吓症状明显,故二诊时将党参换成人参。患者眼痒干、身热等提示有热象,但素有胃病,凉饮胃不适,不宜用寒凉之品,故用味甘、性微寒的百合来滋阴润肺、清心除烦,并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案二 胆郁痰热型

索某,女,54岁,2024年1月18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3年余。间断口服右佐匹克隆、枣仁安神胶囊。刻下:入睡困难,1~2小时方可入睡,睡前多虑烦躁,胸腹身热,手心热,多梦易醒,每夜眠4~5小时。口干口苦,晨起最甚。纳可,冷饮胃痛,全天乏力。唇紫,间断性膝关节、肘关节痛。小便频、色黄,大便日一行、偏干。舌胖齿痕,脉弦数。

诊断:不寐(胆郁痰热)。

处方:柴胡10g,黄芩15g,清半夏9g,党参20g,陈皮10g,茯苓30g,夏枯草20g,炒薏苡仁45g,车前子(包煎)20g,制远志10g,合欢皮20g,知母15g,炒芡实30g。7剂,水煎服,日1剂。

1月25日二诊:药后入睡难好转,半夜易醒好转,身热减轻。从夜12点眠至5点,偶醒一次,多梦。纳可,口干口苦,乏力。大便先干后稀,小便痛。舌胖,脉细。

守上方加炒枳实6g。14剂,煎服法同上。

2月29日三诊:药后失眠好转,多虑减轻。从夜12点眠到6~7点,偶半夜醒一次,多梦。口干口苦,纳可,饭多胃胀,热饮,乏力。大便干,小便灼热或痛,舌胖,脉细弦。

守上方炒枳实加为10g,另加炒莱菔子15g。7剂,煎服法同上。

3月7日四诊:从夜12点眠到6~7点,偶醒一次,可再眠,后半夜多梦,口干口苦,纳可,左膝关节疼。大便偏稀,小便热好转。舌胖,脉弦。

守上方加生麦芽30g。10剂,煎服法同上。

3月21日五诊:失眠明显好,未服安眠药,1小时以内可入睡,夜12点眠到6~7点。口干口苦,纳可,热饮,二便正常。舌胖苔腻,脉细弦。

守上方减炒莱菔子。10剂,煎服法同上。

按 本案患者热象明显,辨证为胆郁痰热型失眠,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胆郁痰热多因胆失疏泄致胆体虚寒,病程日久后郁滞不通而化火生痰饮。胆属少阳,主少阳春生之气,胆气机不畅失于温煦表现为胆寒,故用陈皮、半夏、枳实、竹茹来理气化痰,调畅胆的气机,恢复胆的生机。胆的升发功能出现问题,胆阳不振,患者易出现多虑、忧愁、胆怯、惊悸等症状。同时,胆失疏泄,胆气内郁,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口苦口干、不欲饮食,甚则上逆呕吐的症状。而脾胃失健产生痰饮湿浊又会进一步阻碍少阳胆经的升发与决断,加重失眠。《医学启源》曰:“胆病则善太息,口苦,吐宿汁,心中戚戚恐,如人将捕之,咽中介介然数唾。又睡卧则胁下痛,口苦,多太息。”胆病则气机不畅,胆汁上溢则口苦;胆失决断,精神不守,惶恐不安。口苦是胆病常见症状。患者口苦明显,晨起最甚,与胆关系密切,且胆火口苦有别于肝火和胃火的口苦,主要以晨起口苦为主,而且程度不剧。因胆属少阳,主阳气,在晨间升发,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上泛而作苦。治疗时,注重清热化痰、顾护脾胃、调畅气机于一体,使肝胆、脾胃、三焦气机通畅,从而使阳气、津液输布正常,阴阳和合,失眠得解。

案三 心胆气虚型

姚某,女,40岁,2024年9月5日初诊。主诉:间断失眠2年,加重1月余。刻下:入睡慢,需半小时以上,睡不踏实,偶做梦,醒后难再眠。焦虑恐惧,想不好的事情,时心慌心悸。次日头麻木不清利,纳可,浑身乏力,可午睡20分钟。大便不畅无力,小便正常。月经周期正常,白带多。舌胖,脉细弦。

诊断:不寐(心胆气虚)。

处方:党参30g,石菖蒲10g,制远志10g,炒白术20g,茯神15g,柴胡10g,生牡蛎(先煎)30g,合欢皮20g,黄芩10g,郁金12g,炒枳实12g,炒莱菔子18g。7剂,水煎服,日1剂。

10月14日二诊:入睡慢,不自主想到已去世之人,多梦。饭多胃痛,身沉重,转头头晕,少眠则头麻。大便不畅,白带多。舌胖,脉沉弦。

守上方加炒薏苡仁45g、元胡12g。10剂,水煎服,日1剂。

10月28日三诊:药后担心害怕减少,多梦明显减少,自觉睡眠明显好转,仍思虑多。未头晕、未头麻、未身沉。纳可,大便不畅,量少。白带明显减少。舌胖,脉弦。

守上方炒枳实加为18g,另加厚朴20g。10剂,水煎服,日1剂。

按 患者入睡困难、焦虑恐惧、心慌易惊,为心胆俱虚之症状,胆气虚则决断无权,心气不足则神不守舍,故辨证为心胆气虚型失眠,用安神定志丸加减治疗。用生牡蛎“重以去怯”,助患者睡眠有踏实感。患者身沉重、白带多、舌胖,为湿浊困脾之象,故用党参、炒白术、炒薏苡仁来健脾祛湿、顾护脾胃。枳实、炒莱菔子来通腑泻热,调畅肠腑的同时导痰浊下行并促进清气上升来调畅气机,合石菖蒲、远志来醒脑开窍,缓解头晕、头麻等不适。肝胆互为表里,胆病及肝,用柴胡、郁金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治疗时抓住主症定主方,并随兼症加减用药,诸药合用,效果显著,患者失眠好转,担心恐惧缓解,头晕、头麻、身沉等伴随症状也得解。(李珠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鹊景康堂中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