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跟着彩云学舌诊:舌苔
2024
03-30

跟着彩云学舌诊:舌苔

     章虚谷 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 土无生气矣’。     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现代 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 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     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舌苔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舌苔比较很薄,不是那种厚腻的,薄薄的一层,同时是白色的,均匀地铺在舌体的表面中间部分,但是不会盖满舌体,通常舌边上要露出舌质来。

       舌苔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舌头的结构,舌头的构造是很有趣、很复杂的。       在一个舌体上,舌苔铺在舌体的中间,正常是薄白苔,边上的叫舌质。

     舌质上是半透明的黏膜。在舌根的位置,有几个大的突起,这叫轮廓乳头,这个我们好多人可能都没观察过,所以有的人学舌诊的时候,一看这里面有东西就问我,天哪,我舌头上长东西了,怎么办?      我说,这个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舌头伸得够长,能看到,有的人嘴张得够大,有的人张得小点,看不到,我们一般没观察过。     因为它是突起,医学就命名为乳头,这个叫轮廓乳头,它是舌头的分界轮廓,前面是整个舌体。

      在舌体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小红点,这叫什么呢?它实际上跟味觉相关,这里面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它呈红色。     每个人的舌头上都有一些小红点,我们叫蕈状乳头,蕈是当蘑菇讲,蕈状乳头的意思是蘑菇状的凸起。

     那么,舌苔是什么呢?舌苔是白色的,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舌苔,会发现它的主要构成物质是一丝一丝的,我们叫丝状乳头。

     这个舌苔的形成不光是丝状乳头,它没有那么简单,里面有什么呢?    这里面特别复杂,比如说这里面有食物的残渣,有一些微生物,有坏死的细胞,就是舌体脱落的细胞。   所以人的舌头是一个微环境,它里面很复杂。这也说明人是和大自然共存的一个生物体。    有人读到这里会想:舌头里面很脏,把它搞干净多好?这是不可以的。     如果真的给它搞干净了,微环境遭到破坏,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    有人说我把舌头搞干净多好看。其实舌头搞得光光的,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参与了食物的搅拌以及你的消化过程,尤其是它的微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可能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人消化食物的第一个阶段。

      当我们正气不足脾胃弱的时候,舌体上的微环境就会改变,舌苔的形态会变化,这就是我们观察舌苔的理论基础。

 舌苔在“无苔”、“薄苔”、“厚苔”之间的变化,反应了身体正气是否充足。    舌苔的厚与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 病情愈重。      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 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舌苔过薄,或者没有舌苔,此时要看舌质的颜色。如果是舌质的颜色偏浅、淡白,则说明胃气虚弱,有的人常年饮食不节,出现的舌象也往往如此;      如果舌质颜色很红,但是却没有苔或者舌苔很薄,说明阴虚。所以中医描述阴虚的诊断标准有个口诀,叫“舌红苔薄,脉细数”,此时同时出现的表现一定是脉搏跳动是快的,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判断阴虚的情况了。      所以,舌苔没有了,说明正气出了问题。

     当舌苔变厚,说明外邪过多了,所以舌苔薄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比如说,湿气重的时候,舌苔就会发生变化。

     湿气重,舌苔会由薄苔向厚腻的方向发展,变得粘腻。湿气也分寒湿和湿热,当寒湿重的时候,舌苔是白色的,厚腻。如果寒湿太重的时候,舌苔会由白色变成灰色,最后变成黑色,此时仍然是粘腻的。这时湿气就很重了,但是这个时候他是水分增加了,粘腻,最后变成黑苔的时候,上面也都是唾液,并不是焦黄或者焦黑的,它是很滋润的那种变黑,说明湿气越来越重。

      当这个时候出现黑苔上面全是唾液的时候,说明这个人体内湿气已经非常重了。       如果是湿热,则舌苔会变黄,变得又黄又粘腻,这是有湿热了。同时,舌苔厚腻,也反应体内营养物质过剩,就是吃的食物没有完全代谢出体外,有的可能是积食,还在消化道里,有的是变成营养物质储存起来,此时,舌苔也会变厚。

     所以,舌苔厚的孩子,我们往往要考虑,是否有积食;舌苔厚腻的成人。

     如果是应酬很多的人,我们要考虑是否是营养过剩了。这些营养,并不是人体所必须的,所以会造成身体的负担,会出现血脂异常、脂肪肝等问题,在中医就往往把它们归入痰湿的范畴里面。      就像柴草放久了,就会出现生热的情况一样,这些痰湿郁久就会化热,此时的舌苔,就会变成色黄厚腻。

  舌苔在变厚的时候,还有干燥白苔的,有的甚至像积粉一样,此时往往是感受外邪,导致正气不足,邪气壅盛的表现,尤其是热邪严重的时候,津液大伤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舌苔这个东西,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答案是:它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当舌苔向消失、或者向变厚两个方法发展时,都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

      下面讲舌苔的颜色:       舌苔最基础的颜色就是淡白色,人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它的颜色会向哪个方向变呢?        会加深,会向深的方向的变。会变成什么样呢?会向淡黄色、黄色发展,舌苔的颜色不断加深,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       那么,当舌苔的颜色由白色向黄色发展,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体内的热在增加,一方面意味着在外感的时候,外来的热邪在不断增加,如果到焦黑的时候,热就已经很重了。

  但是,在观察黄苔的时候,一定要排除染色的情景,很多人吸烟,时间久了舌苔就会发黄,有的人刚刚吃过橘子,喝过咖啡,都会导致黄苔,我们要心中有数。

  在舌苔变黑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观察,当舌苔非常干燥,黑得像是焦炭一样的时候,这是热邪极其旺盛的表现,一般在严重的外感病时才出现,但是我们要知道,现在很少有病得这么重的情况了,所以干燥的黑苔并不多见。       而湿润的黑苔却非常多见,当舌苔湿润,舌苔变黑时,是湿邪严重,正气不足的表现,现在有的人长期湿气严重,则舌苔会变黑。       此时,我们还要排除假象,比如,吃过某种药物,舌苔会发生改变,甚至变黑,这是舌苔与药物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导致的,所以并不代表身体的病症。      另外,吃过某些食物,比如桑葚,可能会导致舌苔染色,也需要排除。 

       总之,舌苔与舌质相比,变化会更多。     舌苔变化特别灵敏,舌质相对是稳定的,因为身体正气不可能忽然一下就没了,或者忽然一下体内热了,这些是会一点点变化的。      但是舌苔特别灵敏,有的病人往往会出现一夜之间舌苔突然退去的情况,舌苔突然没了,这就说明病人状况急转直下了。     有的时候舌苔也会突然一下变得满口。     比如前几天还是大晴天,但这几天突然雾气蒙蒙,湿气加重,那么体内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的人,舌苔就可能一夜之间满口了。        所以舌苔的变化特别灵敏,饭前和饭后不一样,午饭前和晚饭后不一样,大家要注意随时观察舌苔的变化。

      舌苔的质地,除了刚才提到的润燥之外,还有厚薄、腐腻、剥落几种情况,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邪气的深浅和胃气的强弱。

      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  .     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 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 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 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 宿食化腐的表现。       常见的正常舌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 干润适度。 

       如果津液轻度损,表现为舌苔乾燥,看上去乾枯不润泽,摸上去缺乏水分,在中医上也称为“燥苔”。       津液中度损伤,表现为舌苔乾燥,舌苔粗糙如砂石,摸上去粗糙不平,中医也称为“糙苔”。       津液重度损伤,则舌苔乾燥板硬,出现裂纹,就像大旱之后土地龟裂一样,这时的舌苔中医称为“燥裂苔”。      除了舌苔的湿润度,舌苔的厚薄对了解疾病性质也有很大作用。

     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了体内秽浊物质的多少。    正常的舌苔。是水穀精气向上升腾而在舌面上形成的一层薄白色的苔状物,透过这层舌苔可以看到下面淡红色的舌体。    当疾病较轻较浅。没有影响到脾胃对饮食的消化时,舌苔往往以薄为主。     而当疾病导致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减弱,饮食不能正常消化,在体内异常积聚而形成各种秽浊物质,这些秽浊物质向上薰蒸于舌面,就会导致舌面的增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消化不良时常会发现舌苔变厚,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厚苔在中医上常作为体内有饮食停滞或是水湿不化的一种标志。

       我们怎样来判断舌苔是不是偏厚呢?       如何区别它和正常的薄白苔之间呢?区别厚苔和薄苔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见底”,所谓“见底”就是指透过舌苔可以隐隐看到下面的舌。       如果透过舌苔不能看到下面的舌体的,我们就称之为厚苔。       厚苔根据其颗粒的粗细以及质地的细腻程度,又有腐、腻的区别。      其中舌苔颗粒粗大疏松,如豆腐渣堆积在舌面,揩之可去的,我们称为“腐苔”;      如果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并且上面附著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称为“腻苔”。      腐苔主要是体内秽浊物质(如饮食积滞不化、痈疡等疾病产生的腐败物质等)在舌面上的反映,而腻苔则是体内水湿过多在舌面上的体现、

      最后再来看看舌苔的剥落。      舌苔全部或部分缺失,可以直接看到光滑的舌体,这种情况我们称为舌苔的剥落。      根据舌苔剥落的多少,在中医上分别有不同的名称。     如果舌苔全部退去,舌面看上去光滑如镜面,称为“镜面舌”,也叫“光剥舌”;      如果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其它地方仍残留有舌苔,有苔和无苔形成一种红白相间的“花”色,所以这种舌苔称为“花剥苔”。       正常的舌苔是人体水穀精气在舌面上的表现,而水穀精气的形成又有赖于脾胃对饮食的运化和腐熟功能,所以,舌苔的剥落是脾胃精气受损、水穀精气无法升腾到舌面的一种象征。      特别是“光剥舌”,是脾胃精气极度耗竭的征象,对疾病来讲属重证、危证,需要特别留心。

     把舌苔颜色和质地相结合,就可以较为全面地判断疾病的寒热性质和邪气深浅。其中常见的类型有:

     薄白苔。这是正常的舌苔类型,如果疾病较浅较轻,没有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体内没有秽浊物质积聚的,往往表现为这种舌苔。      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 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白厚苔或白腐苔。腐苔和厚苔都是体内水湿秽浊之气薰蒸于舌面的一种反映,而白色又表明体内没有热象或是有内寒,所以白厚苔或白腐苔是机体阳气不旺、水湿内停或饮食积滞的一种反映。    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 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 为湿热。 

      黄腻苔。黄是热的反映,腻是水湿的象征,所以基的述逞旦参罕,所以黄腻苔所主的疾病,在中医上称为“湿热”。      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 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 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湿热的形成,往往和脾胃功能以及饮食成分有著很大的关系。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多了,这些东西过多摄入体内,则会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腐熟功能,在体内形成积聚不化的秽浊物质—-痰湿。    痰湿在体内累积的时间长了会郁积而发热,就好比一堆垃圾,长时间不处理的话,就会发酵而产生热量,这种湿与热合并在一起的状态,就是“湿热”。因为痰湿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所以黄腻苔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多见。

    薄黄苔。苔色变黄,而舌苔的质地仍然为薄苔。黄主热证,苔薄则证明邪气表浅,没有影响到脾胃,体内没有秽浊物质积聚,所以薄黄苔往往是热在肌表(如感冒发热、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热等)的表现。

     舌苔的颜色与质地的变化是判断疾病的寒热性质、人体脾胃精气盛衰以及体内秽浊物质多少的重要依据。     但我们观察舌苔的时候也要注意,那就是用来做判别依据的一定要是真正在疾病上表现出来的舌苔。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难道舌苔还有假装出来的不成?对,舌苔也上有假冒的,进食某些含有色素或是特殊质地的食物或药物后,会导致舌苔颜色和质地出现变化而造成各种假象,这种舌苔,我们也称为“染苔”。      如喝过牛奶或新生儿因为吮吸乳汁而出现类似于白苔的假象;吃过花生、黄豆等富含植物脂肪的食品后,在短时间内会在舌面附著白色渣滓,形成类似于腐腻苔的假象;喝过咖啡、乌梅等各种含铁的补品,往往会把舌苔染成黑褐色;食用橘子或有色糖果等,往往会把舌苔染成黄色等等。     如果把这些染苔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那么我们就会犯很大的错误,因为染苔只是外界色素对舌苔的影响,而不是疾病在舌苔上的反映。

      除了舌苔的颜色和质地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性质和深浅外,舌苔出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对疾病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通过医疗实践,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和舌根三部分,并将这三个部分分别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即舌尖和上焦对应,舌中和中焦对应,舌根和下焦对应,不同部位出现异常舌苔,也就反映了疾病所在的不同部位。   比如说舌中出现腻苔,就表明水湿停留在中焦(如脾胃);   如果舌根出现腻苔,则表明水湿停留在下焦(如膀胱、肾)等等。   由于人体的五脏分属于三焦,我们又可以把五脏分属到舌的不同部位。

  如心与肺属于上焦,所以可以和舌尖对应,舌尖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肺的状况;    脾与胃属于中焦,所以可以和舌中对应,舌中的变化可以反映脾、胃的状况;    肾与膀胱属于下焦,所以可以和舌根对应,舌根的变化可以反映肾与膀胱的状况等等。    通过五脏六腑和舌的不同部位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些部位的舌体与舌苔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的疾病状况,这为我们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又一个依据。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