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病案展示
董某,女,54岁。2006年2月18日初诊。2005年10月,自觉视物模糊,经某眼科医院检查发现血糖20.03mmol/L,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005年11月底,出现下肢浮肿,诊断为:糖尿病性肾病,予以消炎、输血,治疗1周后,下肢浮肿缓解不明显,予以白蛋白治疗,下肢浮肿虽暂时消失,但此后却反复发作。否认起病前有外感史,否认尿路感染史。【现症见】:
-
下肢浮肿,小腿及足按之凹陷;
-
足前及趾第二节皮肤色暗,表皮有糜烂、水疱,瘙痒;
-
不欲食,腹不胀,口气酸臭;
-
大便常溏散,色青黄,有时日行10余次,夜寐有时溏泄5、6次,泻时腹不痛,每次量少,有时大便难忍而遗矢;
-
小便短、清、泡沫多,无夜尿,腰不痛;
-
周身乏力,怯寒,腹喜温,手冷至前臂前端,足趾尖微凉,足麻;
-
头昏,血压200/90mmHg,头不痛,耳不鸣。
舌苔白粗偏厚,有裂纹。脉弦数而涩,略细,两尺偏沉;左偏硬,尺沉不应指。
病案剖析
下肢浮肿,按之凹陷
——或为表之风水,或为内生水湿,因患者无起病前外感史,应当是内生的水湿之邪下注。足前及趾第二节皮肤色暗、表皮有糜烂,该处破损起水疱且觉痒;
——湿毒阻滞,血行不畅,以成血痹。
不欲食,腹不胀,口气酸臭;
——“虚多缠绵无所大苦”,脾虚失运,以致水湿不化,积蕴成浊,浊邪为腐败之气,甚者周身会散发出“腐气”。
大便常溏散,色青黄,有时日行10余次,夜寐有时溏泄5、6次,泻时腹不痛,每次量少,有时大便难忍而遗矢;
——湿盛濡泄,便质溏散;土虚木乘,便色青黄;命火亏虚,阳气不固,以致便次频多、五更泻、甚则难忍而遗矢;以虚为本,故腹不痛;
小便短、清、泡沫多,无夜尿,腰不痛;
——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
周身乏力,怯寒,腹喜温,手冷至前臂前端,足趾尖微凉,足麻;
——阳气不充,内生虚寒。
头昏,血压200/90mmHg,头不痛,耳不鸣
——阳气亏虚。舌苔白粗偏厚,有裂纹——内有湿(浊)脉弦数而涩,略细,两尺偏沉;左偏硬,尺沉不应指。——脾肾阳气大亏【脉弦】:风;气郁;寒;饮【脉数】:热;虚【脉弦数】:郁热;肝火【脉涩】:饮;湿;瘀血;阴枯【脉细】:血虚;阴虚;阳虚【左脉偏硬】:无胃气【左尺沉不应指】:无根脉,说明肾气大亏总结:脾肾阳气大亏,湿浊及水邪内停外溢,渐及血痹。治疗:脾肾阳气大亏,当用参附汤,但目前终究有湿浊不化、气机不利,若一味蛮补,则由于湿浊阻滞尚在,必会出现腹胀,甚至腹胀大如鼓。且下利的原因,既有阳气不固的滑脱,也有湿浊不化的因素,虚实俱有。实脾饮加党参。
复诊反馈
停服西药,服中药3剂后,泄泻次数明显减少,胃纳渐开,下肢水肿消失,收缩压下降20mmHg。转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温阳补阴,兼以利水,另以:清化桂 0.6克/日,细散吞服。脉转软,水肿消,手暖,足溃疡及色暗已痊愈,胃纳恢复,精神转佳,血压158/80mmHg。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75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