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原】《伤寒论》.第301条
2025
08-10

【原】《伤寒论》.第301条

26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伤寒论》.第301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是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的统称,本条文讲的少阴病是足少阴肾经引起的病变,《平脉法》第16条问曰: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名曰少阴,其脉沉滑,是肾脉也;肾病自得沉滑而濡(ruan)者,愈也。《难经》讲:左手的寸脉是心脉,尺脉是肾脉;这其中的沉脉为肾阴之气,滑为肾阳之气,其气如舟、非水不能载,能载此舟者、胃气也。沉滑之脉若见濡者,即见胃气;此濡者,胃气也、为欲愈之象。若少阴病、脉单沉而无滑濡之象是肾中无阳、亦无胃气,此少阴之死脉,主死。今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是肾阳之气外越,以沉脉不见滑濡之象故。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是太阳伤寒在发热,同样也是少阴表证在发热,《太阳病上篇》序言讲:太阳为一身之藩篱,总六经而统荣卫,故知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是太阳伤寒引起的发热,同样也是肾阳外越引起的发热。因为,肾经的全称名足少阴肾经,太阳经的全称号足太阳膀胱经,《内经》讲: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故知此处的发热是少阴病的表证在发热。

此发热虽属太阳伤寒的伤寒发热,但少阴病属三阴病,阴不得有汗,故知此发热不可能出汗,在治疗的过程中更不可以大发其汗。这是一个太阳伤寒的寒邪既伤了少阴之表,又伤了少阴之里引起的两感证,反发热是少阴不得汗出故引起的发热,其脉沉则是太阳伤寒的寒邪叠加在了肾阴之上的表现。

少阴病的治疗不同于太阳病,也不同于太阴病治疗,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是:先解表、后解里;太阴病的治疗原则则是:先救里、后救表,而本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则是:双管齐下,表里同治;本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即是双管齐下,表里同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的麻黄能解少阴之表寒,是因为少阴之表是太阳之表故,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麻黄解少阴之表取的是麻黄汤能发太阳伤寒之表之义。少阴伤寒反发热是一个表证,病在气分而不在血分,所以不需要桂枝温阳发汗,即是不必要用麻黄汤的全方大发其汗;只需要用细辛通阳即可。细辛辛温、能通心、走肺、入肾经,即能温通少阴经脉,而驱其寒邪;附子辛温、虽有大毒,炮后可除肾脏之寒,能温肾阳,即能救里、是取了四逆汤用附子救里之义也。因为,此少阴伤寒是一个两感证,不需要用四逆汤的全方,仅取麻黄解表,附子温里,细辛通经者足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个小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细附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