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治疗尿频医案一则
2025
08-02

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治疗尿频医案一则

俞某 女 56岁

2023年9月24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欲出未尽数年。

病史:患者数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小便频数,欲出未尽,数年来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多次查尿常规无殊。现晨起口苦,右侧腰部恶寒。平素恶热,易汗出。

舌脉:舌淡苔薄黄稍干,中有裂纹,脉细。

中医诊断:淋证

辨证:劳淋

治法:益肾填精,清热利湿

处方:济生肾气丸 五苓散

附子15 肉桂6 熟地30 山药30 山茱萸24  

茯苓15 泽泻12 牡丹皮10 车前子30 牛膝20  

生白术15 猪苓12 桂枝15 瞿麦30 绵萆薢20 

仙鹤草30                                  14剂 煎服

患者因就诊不便,自服上方数月余,至24年1月21日因外感就诊时,尿频再未发作。

按语: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具有淋证表现者,均可参照淋证辨证论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的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

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上述两种五淋所指的内容,其差异在于血淋与热淋的有无,但六种淋证均为临床常见。

明清时期,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淋浊》中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清·尤在泾在《金医翼·诸淋》中说:“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他强调的“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治疗石淋的原则,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

本案患者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肾阳不足。因患淋证日久,兼之年岁渐长,导致肾之阴阳亏虚,而肾之阴阳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其尿频、尿不尽的表现。肾阳不足见舌淡、腰部恶寒;肾阴亏虚见脉细、裂纹舌;所以主方为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以温肾填精,通利小便。但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并非一派虚象,晨起口苦,平素恶热、易汗出,苔薄黄,这些都提示患者体内有实邪热邪,可能是其小便不能正常排泄,久而淤积于体内之热邪,所以加入了清热利尿通淋之瞿麦。且患者腰部恶寒之感觉只集中于右侧,可能在肾阳不足的基础上也有风湿之邪停留阻滞,故而老师加入了祛风利湿,入膀胱经之萆薢。

方药分析: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出自宋·《济生方》,原名“加味肾气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了牛膝和车前子。方中肉桂辛甘大热,制附子辛大热有毒,均善补火助阳;牛膝酸甘性平,苦泄下行,善补肝肾、强腰膝、利尿。三药配伍,善温阳化气利水,共为君药。熟地黄甘润微温,善滋阴填精益髓;制山茱萸酸甘微温,善温补肝肾;山药甘补涩敛性平,善养阴益气、补脾肺肾。三药合用,肝脾肾阴并补,又配伍桂附,以阴中求阳,收阴生阳长之效,故共为臣药。茯苓甘补淡渗性平,善健脾渗湿、利水;泽泻甘淡渗利性寒,善泄热渗湿利尿; 牡丹皮辛散苦泄微寒,善清泻肝火; 车前子甘寒清利,善清热利尿化痰。四药相合,既与君臣药相反相成,使补而不温燥、不滋腻; 又助君药利水而消肿,故为佐药。全方配伍,温化与通利并施,共奏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故善治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疼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以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为基本病机。临床以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为辨证要点。五苓散重在化气行水,水行气化则阳气宣通,故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床无论有无表证,只要是膀胱气化失常,水饮内停,小便不利者,即可酌情选用。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稍佐桂枝,以散表寒,使内外通达,寒热之邪并解。

老师在上二方的基础上,又重用了瞿麦、萆薢和仙鹤草,瞿麦苦寒,归心与小肠经,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效;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有祛风利湿之效;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二经,可治疗脱力劳伤,有补益之功效。

刘玉良医生坐诊时间地点:

周二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下午: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馆(滨江区浦沿路970号)

周五全天:杭州刘玉良中医诊所(西兴工商所对面)

周六晚上:萧山方回春堂(江寺路70-98号)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