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REACH 心胸影像优秀病例:原发性肺淋巴瘤
2024
12-09

REACH 心胸影像优秀病例: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例提供:

李可心 医师

病例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

病史介绍

主诉:患者,女,69 岁,以“咳嗽 6 个月余,发热 20 天”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为主,无痰,无气短, 自行于家中口服止咳药物后症状好转,20 天前出现发热,Tmax 39℃,无明显畏冷寒战。后于外院予怡万之(厄他培南)静点抗感染,症状仍未见好转,逐渐出现气短、活动后加重,声音嘶哑,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患者病来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腹痛,无明显尿急尿痛尿痛,进食正常,嗜睡,二便如常,近期体重略下降,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

  • 一般检查:T 38.2℃,R 20 次/分,P 90次/分,BP 130/80mmHg

  • 查体: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皮肤粘膜未见异常,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充盈及怒张,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 酸碱度 7.4630(↑)
  • 二氧化碳分压 30.989mmHg (↓)
  • 氧分压 57.779mmHg (↓)

血细胞分析

  • 白细胞计数 7.8×10^9/L(-)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3.0%(↑)
  • 血红蛋白 75g/L (↓);
  • C-反应蛋白 84.6mg/L (↑)
  • 痰细菌培养(-)、真菌涂片(-)

肿瘤标志物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18.15ng/ml (↑)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3.48ng/ml (↑)
  • 癌胚抗原(CEA)0.941ng/ml (-)

影像检查

↑ 胸部 CT 平扫

↑ 抗炎 2 周后胸部 CT 增强复查

↑ PET-CT: 右肺占位,实性部分 FDG 摄取不均匀增高,SUVmax=34.70。

病例解析

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病理

↑ 支气管镜检及肺泡灌洗

气管隆突光滑锐利,右肺中间段支气管粘膜粗糙,广泛隆起,完全阻塞管腔

肺泡灌洗:少量褪变炎细胞

病理:小淋巴细胞弥漫生长。免疫组化:CD20(弥漫+);CD21(+);CD3(部分+);Ki-67(约5%+);CK(-);CD10(-);Bcl-2(+);Bcl-6(少许弱+);cyclin D1(-);CD23(-);CD5(少许+)。诊断: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诊断分析思路

  • 本病例 CT 扫描发现肺内病变较为容易,双肺呈多发实变,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部分支气管扩张,未见明显胸腔积液。
  • CT 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一是有助于判定病灶的血供情况;二是易于显示病灶与血管结构;三是显示淋巴结是否明显肿大及强化形式。
  • 本病例 CT 增强及三维重建显示双肺团片影明显强化,有正常血管穿行;纵隔淋巴结增大。

病史:缓慢起病,抗感染治疗无效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 CT 平扫可见双肺多发大小不一实变影,边缘模糊,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 病灶内穿行支气管通畅,部分支气管轻度扩张,管壁光整,直达远端。
  • CT 增强后上述实变影均匀延迟强化(CT 平扫 45HU,动脉期强化为 72HU,静脉期强化为 73HU),病灶内血管走行正常,未见明显受侵。

病史是关键,病灶的支气管改变、占位效应是鉴别点。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 肺叶大片实变,密度均匀,主要见于:

① 炎性:如大叶性肺炎

② 肿瘤:肺炎型肺癌(黏液腺癌)、淋巴瘤

  • 大叶性炎性病变实变期渗出为主,支气管显示完好,多无受压狭窄或明显扩张,常起病急,临床炎性指标高,中毒症状重
  • 实性部分密度较高、均匀,支气管通畅,沿支气管分布,没有重力分布趋势,不支持肺炎型肺癌。
  • 肺炎型肺癌实变区多位于胸膜下,支气管中远段堵塞,狭窄、变形
  • 病史较长,缓慢进展,支持恶性肿瘤性病变,内部支气管通畅、局部稍扩张,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密度均匀,支持淋巴瘤。

原发性肺淋巴瘤:淋巴瘤为全身性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可局限于某个部位,当累及肺部时称为肺淋巴瘤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分类:

  • 原发性肺淋巴瘤(少见)- 此类型以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常见
  • 继发性肺淋巴瘤(较常见)- 肺内淋巴瘤同时伴纵膈和肺门淋巴结病变或胸部以外的淋巴瘤
  • 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

临床表现:肺淋巴瘤除咳嗽、咳痰、胸痛等相应胸部症状外,多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者有特征性周期性发热,可有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理起源:肺淋巴瘤主要侵犯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与淋巴组织分布有关;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瘤侵犯,可形成支气管内结节或肿块,阻塞气道时会引起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侵犯肺间质的淋巴瘤常自肺门淋巴组织沿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向外蔓延,侵犯肺泡间隔时,先使肺泡间隔增厚,后逐渐实变典型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 以MALT为例① 充气支气管征原发性肺 MALT是一种源自支气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肿瘤,由黏膜下的淋巴细胞(B 和 T 细胞)组成,存在于整个气道的特化支气管上皮区域下方。由于 MALT 沿支气管黏膜下浸润并缓慢进展,而支气管壁未受侵犯,支气管管腔保持通畅,因此出现该征象。② 血管造影征:增强CT扫描后肺实变或肿块内;存在正常血管;MALT 沿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浸润而不侵犯血管壁。而晚期肺癌可浸润肺血管和血管壁,造成血管扭曲和破坏。因此该征象可能有助于鉴别 MALT 与肺癌。

主要影像学特点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①结节肿块型:呈单发的不规则结节影或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多均匀,但边缘模糊不清,似磨玻璃密度,可有浅分叶,内部可伴充气支气管征

②肺炎肺泡型:沿肺叶或肺段分布的斑片状模糊影或实变影,内部见充气支气管征,偶可见空洞。

③支气管血管淋巴型(即间质型):双肺散在分布网格样密度增高影或磨玻璃密度影,边缘模糊,病变邻近胸膜可见增厚

④粟粒型:为直径<1cm 的多发点状病灶。

鉴别诊断

1. 结节肿块型

  • 肺淋巴瘤: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影,边缘模糊,内部常见充气支气管影,病灶内血管边缘光滑、清晰
  • 肺癌:呈分叶状,周围见毛刺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内血管边缘不规则;支气管受侵、截断
  • 肺部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等)
  • 肺错构瘤:边缘光滑,以“爆米花样”钙化、含脂肪成分为特点,增强后多数轻度强化
  • 肺硬化性血管瘤:边界清,增强扫描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多期扫描呈持续性强化为特征表现,周围常伴“血管贴边征”。

2. 肺炎肺泡型

  • 肺淋巴瘤:病变内常见充气支气管征,但支气管管壁受淋巴瘤侵犯导致管壁毛糙、增厚、管腔粗细不均;常规抗炎治疗病变无缩小趋势,且临床化验血象正常
  • 大叶性肺炎:通常可见明显的充气支气管征,其支气管壁光滑、柔软,管腔由粗到细走行自然,无僵直感;临床上患者有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抗炎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
  • 肺炎型肺癌(黏液腺癌) 高密度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由于黏液成分较多、密度偏低;病灶内支气管走行僵直——“枯树枝征”

3. 间质型及粟粒型

  • 肺淋巴瘤:其结节主要分布于中下肺野中外带,可伴有间质型改变
  • 支气管内膜结核:多发生在肺段及段以下支气管,在肺野其它部位多能找到结核灶,另外有痰培养结核杆菌支持诊断。实际工作中两者鉴别较困难
  • 粟粒型肺结核  粟粒型肺结核 CT 表现为 “三均匀”,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异性
  • 尘肺:尘肺患者具有明确的职业病史,合并纵隔及肺门的淋巴结肿大、钙化,肺部晚期纤维化改变等

总结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形式多样,且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易误诊为肺癌或炎性病变。

  • 含充气支气管影的慢性实变,如抗感染治疗无效,也应考虑到肺淋巴瘤
  • 肺淋巴瘤较肺癌多见“充气征”或“小泡征”,增强后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肺动脉和肺静脉,胸膜受侵少见
  • 支气管扩张(尤其是囊状支气管扩张)和CT血管造影征象是其特征性的相关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

CT 诊断:MALT-“软弱无能”

  • 软:病灶外观光滑,沿支气管血管束间隙生长

  • 弱:侵袭性弱、进展慢

  • 无:无支气管中断现象

  • 能:可有占位效应

PET-CT:高级别 MALT 灵敏度高,特异度欠缺;低级别MALT可假阴性支气管镜:

  • PPL 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通常显示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 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肺泡淋巴细胞进行克隆类型和表型分析有助诊断 MALT

预后及治疗

  • 总体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 85%

  • 治疗以手术、化疗为主。免疫治疗及特异性放射性核素的疗效评价任重道远

文章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