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在尾闾:以尾闾为舵,贯通天地。太极拳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行走时需以尾闾为轴心,如小木船之舵,掌控身体平衡与方向。无论是平走、爬高、负重行走,尾闾的松活皆为关键–尾闾如滚珠,带动重心移动,扭腰转胯间,下丹田内转,两腿轻盈如生翅。
行走时眼神前置,双手一前一后,手心似拢气球:前手提拉混元大气,后手收拢凝聚,掌心温热流转。若练八字步,则尾闾呈' '形微调,意念引动丹田旋化,虚实互生,沉劲自显。如此行路,步履生趣,久行不疲,暗合太极'松活弹抖'之妙。
·二、站如三顶:骨节撑拔,根植大地。'站如松'非徒有其形,更需内劲暗涌。三顶之法,撑起周身筋骨:百会悬顶,颈项舒展如鹤立,虚灵不顶;双膝似顶非顶,关节松活间暗藏前冲之势;舌尖轻抵上腭,金津玉液自然生。
配合'二钻'之法,涌泉如针入地,虚实随形转换–两足均衡时,前脚沉稳如锚,后脚轻浮如羽;偏沉或三体式时,中垂线游走踝内侧,如秤砣移位,动静相生。此站桩之法,外显端庄,内藏机变,久而立身如桩,劲透地心。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坐如会阴:中脉贯通,采撷天地。'坐如钟'重在神聚形松。常人贪国软垫之安逸,反致会阴塞塞,阻断中脉。太极之坐,当择硬凳端坐,臀部微前送,会阴如莲花绽放。意念贯通百会、会阴、涌泉,形成环形气路:吸气时揽天地清气入髓,呼气时吐浊毒于无形。
双手结印–腿侧跋折罗印聚元,膝上兰花印引气–手印变化间,暗合经络运行之理。此坐法可融于日常,看电视、读书时皆可修习,形静而神动,久坐不倦,气沉丹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卧如四空:形种俱寂。
'四空'之境,首重颈椎松活。仰卧时弃高枕,或用寸枕使颈椎悬空,脊柱如弓,气息畅行椎管。手心摊开如荷叶承露,脚心松平似大地托载。呼吸间,手心纳天光,脚心接地脉,吸气直透骨髓,呼气涤尽病浊。侧卧时仿此要领,形如弓卧,神如猫眠。
意念恍惚间,百会、劳宫、涌泉皆成气户,与天地交换清气。此卧法非止眠,实为吐纳大法,久习则筋骨舒展,气血和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结语:行站坐卧皆是太极。太极拳修炼不拘于盘架推手,行尾闯之活、站三顶之整、坐会阴之通、卧四空之静,将拳理融入生活点滴。如此修炼,可得'走而不疲、坐而不倦、站而不胀、卧而不伤'之妙,更悟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真谛。一举动周身轻灵,一呼吸清浊自明,此即太极之道–身心双修,天人合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0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