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总结
2025
07-30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总结

风湿关节炎(以骨关节炎为代表)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多归为“痹证”范畴,前者常与“骨痹”相关,后者与“顽痹”“尪痹”等对应,以下是常用中成药总结:

一、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常用中成药

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益肝肾为主,适用于关节疼痛、僵硬、活动不利等。

– 风湿骨痛胶囊(片)

– 成分: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等。

–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 适用: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如膝关节、腰椎关节退变)。

– 金天格胶囊

– 成分:人工虎骨粉。

– 功效:健骨。

– 适用:用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骨痹症状(辅助改善骨密度,缓解关节退变)。

– 仙灵骨葆胶囊

– 成分: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

– 功效: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

– 适用:肝肾不足所致的骨痹,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尤其适合合并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炎患者)。

– 活血止痛胶囊

– 成分:当归、三七、乳香(制)等。

–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 适用:关节疼痛伴局部肿胀、瘀血明显者(短期缓解急性疼痛)。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成药

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针对病程长、反复缠绵的“顽痹”。

– 尪痹片(胶囊)

– 成分: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等。

–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 适用: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尤其适合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畸形者)。

– 雷公藤多苷片

– 成分:雷公藤多苷。

–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

– 适用: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注意:需严格遵医嘱,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孕妇禁用)。

– 白芍总苷胶囊

– 成分:白芍总苷。

– 功效:抗炎免疫调节。

– 适用: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可辅助缓解关节炎症,减少西药副作用)。

– 痹祺胶囊

– 成分:马钱子粉、地龙、党参、茯苓、白术等。

–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 适用: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所致的类风湿关节炎,症见关节肿胀、疼痛、肌肉萎缩、气短乏力。

注意事项

1. 中成药需辨证使用(如风寒湿痹、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等证型),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2. 类风湿性关节炎需以西药(如DMARDs)为基础,中成药多作为辅助治疗,不可替代规范西药治疗。

3. 部分药物(如雷公藤)有一定毒性,需定期监测副作用,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建议结合具体症状、舌脉及病情,由医生判断后用药,避免盲目服用。

风湿关节炎(通常指骨关节炎,属退行性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两者的用药总结:

一、骨关节炎(风湿关节炎)用药

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为主,常用药物包括: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口服: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胃肠道副作用较小)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 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局部用药副作用少,适合轻中度疼痛。

2. 镇痛类药物

– 对乙酰氨基酚:镇痛效果较弱,无抗炎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的患者。

– 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仅用于重度疼痛且其他药物无效时短期使用,需注意成瘾性。

3. 软骨保护剂

– 氨基葡萄糖:可能促进软骨修复,缓解关节疼痛(疗效存在个体差异)。

– 硫酸软骨素:辅助改善软骨代谢,常与氨基葡萄糖联用。

4. 关节腔注射药物

– 玻璃酸钠:补充关节滑液,润滑关节,缓解疼痛(适用于中重度关节退变)。

– 糖皮质激素:短期用于关节急性炎症发作,快速减轻肿胀疼痛(不宜反复使用,避免软骨损伤)。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

以控制炎症、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畸形为目标,需长期规范治疗: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同骨关节炎,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急性期炎症,但不能阻止病情进展,需与抗风湿药联用。

2.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 传统合成DMARDs:

– 甲氨蝶呤(首选):抑制免疫反应,延缓关节破坏,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 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常与甲氨蝶呤联用,增强疗效。

– 生物制剂DMARDs:

–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针对炎症因子,快速控制病情,适用于传统药物效果不佳者。

– 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

3. 糖皮质激素

– 如泼尼松:短期用于急性期快速控制炎症(小剂量),或与DMARDs联用桥接治疗,需逐渐减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防止骨质疏松、感染等副作用)。

4. 其他药物

– 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新型口服靶向药,适用于对传统和生物制剂反应不佳的患者。

三、注意事项

1. 骨关节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避免过度用药;类风湿性关节炎需早期联用DMARDs,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2. 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长期用药需监测副作用(如胃肠道损伤、肝肾功能异常、感染风险等)。

3. 用药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提升疗效。

两者治疗原则不同,需先明确诊断(如通过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区分),再针对性用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适尽快去医院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