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瘤是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的肿瘤,是常见的一种卵巢疾病。其由2个或3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所构成,偶见含1个胚层成分,多含有3个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其外观可分为囊性及实性两种;根据其组织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质地多为囊性,少数为实性。肿瘤组织多数成熟,少数未成熟。良性畸胎瘤可转化为恶性,本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良性者瘤体长大后可出现尿急、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具非特异性。恶性者若压迫神经、静脉,可引起腹痛、腰痛、下肢疼痛或下肢浮肿,晚期常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现象,并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畸胎瘤病因较为复杂,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一旦确诊畸胎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均应手术切除,对于恶性畸胎瘤和混合畸胎瘤,术后还应给予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防止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卵巢畸胎瘤属中医“癥瘕”、“积聚”范畴,其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痰湿热毒聚集所致。 方一 新加脱花煎 【主治】:卵巢畸胎瘤 【方药】:当归、生牡蛎(先煎)、夏枯草各30g,川芎、川牛膝、玄明粉(冲)各12q,红花、肉桂各6g,公丁香、炙山甲片(先煎)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加减】:气滞血瘀,腹痛剧烈者,加失笑散(包)、赤芍各10q;气虚者,加生黄芪、太子参各30q;寒邪积滞者,加吴荣萸、桂枝各6q;正值经期者,加三七粉(冲)3g,益母草30g。 【验案】:马某某,28岁,1997年2月24日诊,月经延迟10余日,昨日突然出现腹痛拒按。体检:神清,痛苦貌,心肺正常,小腹压痛明显,扪及包块,质硬。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左侧附件可探及3.9cmX3.6cm大小的混合物肿块,边界尚清,其内可见细密光带,右侧附件无殊。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黯。舌质偏紫、苔薄而干,脉涩。西医诊断:卵巢畸胎瘤。中医诊断:癥瘕(瘀血阻滞型)。予新加脱花煎原方加王不留行、茜草各15q,失笑散(包)10g。7剂后腹痛缓解,月经来潮伴有较多血块,上方去王不留行、失笑散,加三七粉(冲)3g,益母草30g,7
剂后月经止,腹痛消失。上方增损调治1月后,腹部肿块消失。4月10日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基本正常。后用桂枝茯苓胶囊善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又治张某某,25岁。1998年8月15日诊。平素月经不调,婚后2年未孕,近日自觉小腹胀满,右侧小腹可触及包块,白带增多。B超示:左侧附件可见6.2cm×5.7cm
低回声暗区,其内可见网状纤细光带。舌红边有瘀点、苔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卵巢畸胎瘤。中医诊断:癥瘕(气滞血瘀,湿热留阻)。予新加脱花煎加白花蛇舌草30g,白鸡冠花15g。30剂后B超复查,畸胎瘤已缩小至4.4cmX3.9cm大小,腹胀减轻,白带减少。上方去白鸡冠花,续服55剂后,症状、体征消失,11月9日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正常。 【编按】:笔者拟定的新加脱花煎,系从《景岳全书》中用以催生、下死胎的脱花煎(当归、肉桂、川芎、牛膝、车前子、红花)演变而来,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红花活血化瘀,生牡蛎、炙山甲片、夏枯草软坚散结,玄明粉泻下通滞,肉桂、公丁香温经理气,川牛膝引血下行,全方共奏理气活血、祛瘀散结、泄邪通滞之功。[新加脱花煎治疗卵巢畸胎瘤洪妙兰,浙江中医杂志,1999-08-30]
方二 中药内服+壮药外敷+壮医火针 【主治】:卵巢畸胎瘤 【扶阳消结汤】:人参5g,桂枝15g,吴茱萸6g,白术15g,苍术15g,陈皮6g,茯苓10g,半夏8g,制南星10g,五灵脂15g,枳实10g,莪术15g,三棱15g,泽泻15g,虎杖15g,川楝子10g,海螵蛸15g,炙甘草10g,生姜15g。 【用法】:日1剂,水煎2次,合2次药液,分3次内服。 【止痛散结散】:虎杖、九龙藤、救必应、艾叶、五加皮、徐长卿、小罗伞、皂角刺、莪术、三棱等量(各50g)打粉。 【用法】:每次取药粉50g,用适量白酒为引,调湿外敷患侧小腹部(卵巢处),每天敷1次,每次敷30min。 【壮医火针】:壮药外敷结束后,在患侧小腹部(卵巢处)行壮医火针围刺治疗。患处常规消毒,针灸针烧红透后围刺患处7针呈莲花状,,进针深度为0.8寸,直接留针15min,每天治疗1次。 【验案】:陈某,女,30岁,体胖。2016年8月26日初诊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专家楼壮医科门诊。主诉:小腹隐痛伴头晕反复半年,加重1周。患者诉产后行1次月经,之后月经一直未至达半年。半年来小腹反复隐痛、腰胀、头晕,近1周来上症加重,遂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B超示:左侧附件区见三个包块,大小分别为:30mmx23mm、36mm×32mm、21mm×18mm。诊断为畸胎瘤(良性),建议立即手术切除。患者恐惧手术,遂前来求助壮医治疗。现症:小腹隐痛明显,伴有腰胀、头晕。喉间有粘稠痰,量少,色白。口苦干但不欲饮。月经不调半年,末次月经色黑、量少、有块。纳寐可。二便调。舌胖、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小腹肌肉紧硬,压痛,无反跳痛。中医诊断为:癥瘕、腹痛,辨证(阳虚阴盛,寒凝痰瘀)。治则:调气、祛瘀、解毒、补虚。治法:扶阳散寒,散结化痰,化瘀解毒。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壮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 患者于8月29日二诊,小腹隐痛消失,头晕减轻。治疗同前。9月1日二诊,头晕消失。但出现白带量较多,色黄,阴道瘙痒。嘱原中药继续内服。另予处方中药阴道冲洗:黄柏15g,苦参、蒲公英、金银花、虎杖、救必应,土茯苓各10g。3剂,煎水外洗,嘱患者用简易阴道器自行冲洗。9月3日四诊,阴道瘙痒消失,白带减少。治疗同前。9月6日五诊,脉尺沉,舌苔薄白,上症基本消失,小腹已变软,无压痛,偶见晚上短时头微晕,白带略多,色黄质稠,故停用阴道冲洗。内服中药效不更方,微调药量,制南星改为6g,茯苓改为15g,10剂,日1剂。壮药外敷和壮医火针外治同上。 9月16日六诊,右尺略沉,舌质淡,苔薄白,上症消失,B超提示:左侧附件见2.8cm×2.6cm×2.8cm混合回声团。效不更方,原方10剂,日1剂,外治处理同上。10剂药服完,于9月27日复查,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提示畸胎瘤消失。4个月后再次复查无异常。至今电话回访无不适。 【编按】:本案中药联合壮医外治,切中病机,故疗效确切,最终治愈。但仅为个案,有待增加病例,进行更多临床观察,尤其是进行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或实验研究,以期总结规律、推广经验。此外,本案属良性畸胎瘤且瘤体较小,若肿瘤更大或是恶性畸胎瘤,能否有此良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宋宁,萧永保,梁杏梨,梁薇,庞宗然.中药内服联合壮医特色疗法治疗畸胎瘤验案1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3):73-74+76] 方三 疏肝散结方加味 【主治】:卵巢畸胎瘤 【方药】:柴胡10g,赤芍30g,丹参30g,当归15g,生牡蛎30g(先煎),川牛膝10g,三棱10g,莪术10g,炙鳖甲30g(先煎),桃仁10g,川贝母10g,玄参15g,海浮石15g(先煎),海藻15g,昆布15g,夏枯草15g,黄药子12g。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验案】:李某,女,24岁,患者18岁时因少腹刺痛就医,确诊为右侧畸胎瘤而施手术。今年春天左少腹疼痛,痛如椎刺,B超示左侧畸胎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恐丧失生育能力,拒绝手术,求中医治疗。妇科检查:子宫大,左附件厚;盆腔B超:盆腔异常回声,考虑畸胎瘤。舌质淡红苔白少,脉弦细。辨证:肝郁痰结,瘀阻经络。治法:疏肝散结,化瘀通络。上方服7剂。1988年9月11日二诊:患者药后少腹刺痛缓解,上方去三棱、莪术,加泽兰15g,芜蔚子30g。水煎服30剂,每日1剂。次年因感冒来诊,诉服药90剂,腹痛止,B超检查囊肿消失,国庆节准备结婚。 【编按】:疏肝散结方是印老治疗肝经癥积的自制经验方,治疗各种良性占位性病变,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患者李某,6年前施右侧畸胎瘤术,今左侧又患畸胎瘤,中医辨证为肝郁痰结、瘀阻经络,印老抓住“痰郁”“血瘀”之主症施治。方中丹参、赤药、当归、三棱、莪术、桃仁活血化瘀;生牡蛎、玄参、川贝母、黄药子化痰散结;夏枯草清肝经郁热而消肿块;海藻、昆布、海浮石散结化老痰;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以上诸药通过柴胡疏肝解郁,引经直达肝经,达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目的。 畸胎瘤,非手术治疗实属难治,患者坚持中医治疗,遵照印老医嘱坚持服药,缓图取效。摘自《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02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