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兵中医
说明:文字来源于张胜兵先生语音,粉丝转换文字,如有误差,还请海涵。主播丨张胜兵
注:喜马拉雅FM同步上线,品读更多经典好书,敬请期待!
阳明郁湿胃中热,小便不利大便调。
湿郁肌肉骨节痛,湿与热合翕翕状。
奄然发狂胃阳激,濈然汗出脉紧解。
如不自愈用何方,当选白虎桂枝汤。
1
解读(上)
今天我们讲《伤寒论》第192条条文。
我们先看条文原文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那么我们从字面意思来讲是个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得了阳明病,刚开始的时候呢,想吃东西,但是呢,小便反而不通利,大便却正常,病人感觉到骨节疼痛,微微发热,像是发烧的样子,突然呢,就发狂,身上不断的出汗而病退,这是因为呢,病人的正气比较强,水湿之邪不能战胜谷气,就与汗一起排出体外,脉象出现紧的时候呢,这个病就是要快好了。那么我们仔细逐字逐句的研究一下,这条条文究竟讲的什么呢?
首先,阳明病,初欲食,根据我们之前的条文190条,它说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说明什么呢?说明了这个阳明病,它中风属于阳明中风,我们之前讲过,阳明中风是胃中热的意思,胃里面有热。一般来说,阳明如果有热,大多会出现大便硬而小便利。但现在这里说这个病人小便反不利,而大便自调。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这个患者体内的湿气跑到了肌肉关节,如果湿气从小便走呢,那小便就是利的,如果从大便走呢,大便就是溏的。现在大便也没有溏,小便反不利,同时出现了关节痛,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水湿,就跑到了肌肉关节之中。而且呢,这个肌表,还有发热的这种表现,翕翕如有热状嘛。这个翕翕我们之前讲过,是指开合,是指肌表,肌表有热状。比方说《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里呢?这个翕翕发热,翕翕是指肌肤的开合,我们讲过这个字,从《说文解字》解读过这个翕,一个合下面一个羽毛。羽毛最开始是指鸟儿的翅膀开合,那么是指肌表的一种,来自于肌表的这种发热的现象。
2
解读(中)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有个病人阳明中风,也就是说胃中有热,结果呢,他小便反而不利,大便自调。那么水分去了哪里呢?哦,发现这个病人,骨节痛,还翕翕如有热状,身上还发热,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的湿气水分跑到了肌肉、骨节出现了痹证,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风湿相搏嘛。那么病人出现了骨节痛,翕翕如有热状。那么这个热是怎么来的呢?这个热当然是我们这个病患本条文的前三个字:阳明病。阳明有热嘛,所以呢,这个热与湿就聚集在肌表关节,出现了关节痛而有身上发热的情况,就这么个情况。那这么个情况,在前半段就说完了,后半段突然来了一个什么?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奄然就是突然,突然这个人就有发狂的样子了。濈然汗出而解。就是突然这个人,有点狂躁啦,然后呢,这个汗绵绵不断的流出来,然后呢,这个人的关节疼,这个翕翕如有热状,都没有了,病愈,而解,就是这个病好了。为什么是这样呢?他补充说明了一句: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人突然发了狂,流了汗之后,病就好了呢?此水不胜谷气,这个水是指水湿之邪易于肌表的湿痹,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这个痹证,水湿引起的痹证。那么这个水湿,水湿之邪不胜谷气,这个谷气是什么意思?谷是指水谷精微,谷气是指水谷精微之气,在这里呢,可以把它指胃气或者正气都可以。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这个邪气战胜不了正气。简单点说,就是正气强,将这个水湿之邪以汗的形式赶出去了,所以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跟汗一起出去了。脉紧则愈,什么意思呢?本来这个人有湿气,有湿气的脉象呢,可能是缓,也有可能是细。那么当什么时候我们就会出现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呢?是当体内的正气充足,胃阳充足,激荡正气向外抵御这个湿邪,致使这个脉象将会由缓或者细变得紧,因为阳气鼓动嘛,脉一紧证明阳气在鼓动驱除邪气,然后汗出而愈。所以这个脉紧则愈,并不是说脉变紧了就愈了,而是脉紧是这个转机,是这个疾病自愈的转机,当脉紧的时候证明了这个阳气,正气正在激荡这个水湿之邪,是这么个意思。并不是说病人好了之后脉是紧的,那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是指脉紧,由缓变紧或者由细变紧,提示了正气充足,正欲抵御水湿之邪。所以这条条文的前面,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这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那么为什么奄然发狂,濈然汗出呢?就是因为胃阳比较充足,胃气比较强,当胃气比较强,胃中热嘛,激荡,因为有阳气,阳气会激荡水湿之邪。在这个过程当中呢,由于正气抵抗邪气,过于亢奋的那种状态呀,会导致人心神一时为之扰乱。因此,会出现奄然发狂,但是时间比较短暂,狂躁之后就濈然汗出而解。这汗出,是正胜邪却之象,也就是水湿得以宣泄。水湿宣泄就是通过汗的形式,所以说呢,叫与汗共并。脉紧则愈是补充说明正交争时候的脉象,是胃阳、阳气或者正气振奋激荡驱邪有力的一种脉象反应。那么问题来了,这条条文讲了阳明中热,有湿气在肌表的,我们简单说一点就是什么呢?就是阳明的这一个热痹,风湿热痹吧,就可以这么理解。当胃阳充足之时,可以发狂,激荡正气,濈然汗出而解。那么如果他不自愈呢?没有出现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呢?那怎么办呢?
3
解读(中)
我个人认为,这条条文呢,写的就是阳明的风湿热痹证。因为他胃阳强,可以激荡正气驱邪,以汗出,与汗共并的形式来濈然汗出而解。如果正气没这么充足,我们就得用药来治它,怎么治呢?仲景并没有给方药,但是他在《金匮要略》里面已经给出了治疗思路,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方子来治疗192条如果不自愈的情况下,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汤来治疗。我们看《金匮要略》原文。《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原文如下: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白虎加桂枝汤方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三两。上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汗出愈。那么这条条文里面所说的白虎加桂枝汤刚好就符合本条条文,阳明中热又加有风湿热痹的情况。风湿痹证再加一点热,就风湿热痹了嘛,因为都有骨节疼痛,都有发热。你看他说,但热骨节疼烦,《金匮要论》里面说的,而我们本条说的是其人骨节痛,翕翕如有热状一样的是吧?另外在白虎加桂枝汤的后面,它的服法的后面说,上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最后三个字是什么?汗出愈。也就是说,白虎加桂枝汤,是用白虎汤来清热,用桂枝来发汗。而本条条文中阳明中热,当然可以用白虎汤。而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刚好在营卫之间,在肌表,可以用桂枝来发汗,而本条所说的是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既然他不能汗出,我们就帮助他发汗,我们就用桂枝帮他发汗,用白虎汤来清阳明热,所以用白虎加桂枝汤刚好可以治疗第192条,如果他不能自愈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汤,医理完全吻合。因为白虎加桂枝汤可以发汗,汗出愈嘛,我们192条也是濈然汗出而解嘛,一样的道理,只是一个是自愈,通过发狂、濈然汗出而自愈;一个呢,是通过药物白虎加桂枝汤,也是汗出愈。那为什么192条条文讲阳明中热加有水湿的这种情况呢?简单一点说,就是什么呢?就是阳明痹证,是讲的阳明的风湿热痹,为什么会讲这个?讲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他要与191条做对比。因为第191条,他讲的是什么?讲的是阳明中寒,而我们这个讲阳明中热刚好一对比。而出现的情况呢,也刚好可以相反做对比。我们看一下第191条,也就是上节课所讲的。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我们已经讲过了,是胃中冷,胃虚寒,胃虚寒不能食,小便不利,那么水谷不别,因为胃阳虚嘛,所以这个水和这个没有消化的食物都走了大肠,没有走这个膀胱,因此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所以是指水湿通过大便,而这个水湿呢,由于胃中有寒,所以叫寒湿。寒湿从大便走,寒湿从大便走呢,就出现了什么?大便出阴而后溏,如果久而久之不愈的话,就出现什么?固瘕,此欲作固瘕。我们上节课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而本条条文讲的什么?讲的是中热。191条讲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本条呢,讲中热,小便反不利,中寒也不利,中热也不利,所以它出现了一个反不利,这个反呢,也可能有这么个意思,它和第191条呢,形成对比。因为191条胃中寒,小便不利,现在192条胃中热,还是小便不利,因此呢,说小便反不利,也可以做对比。而191条是指什么?是指水湿从大便走,导致了大便初硬后溏;而192条呢,他大便自调,这个水湿它不从大便走,也没有从小便走,它是跑到了外面,在肌肉关节,形成了痹证。所以呢,192条是湿气在体表,在外;而191条是指湿气在内,在大肠,而且呢,192条说的是湿和热,191条说的是水湿和寒,因此第192条讲的是湿热在表,第191条是指寒湿在里,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说一个寒,一个热,一个寒湿在里,一个是湿热在外,刚好相反,因此两条条文在一起形成对比。所以他这个条文在一起,非常合理,合情合理,我们解读起来呢,也刚好是一种相反的解读。至于其他医家,把它解释的实属我张某不敢苟同,192和191要对比起来看,它才有意义,也是仲景传达给我们的意思。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开篇诗。阳明郁湿胃中热,小便不利大便调,意思什么呢?意思就是说阳明它能吃东西是因为胃中有热,阳明病的话,胃中有热是能吃东西,但是他出现了小便不利,大便调,这不应该是纯的阳明热证的临床表现,什么原因呢?紧接着我们第三句,第四句,湿郁肌肉骨节痛,那是因为这个水湿,跑到表面上来了,跑到了肌肉和骨节形成了痹证,所以小便才会不利,大便才会调,所以第三句其实解释了小便不利大便调。第四句,湿与热合翕翕状,那湿与热呢,合在一起形成了像桂枝汤一样的翕翕发热状了。所以很明显,他有一个风湿热痹的这么一个病机在里面。紧接着看,奄然发狂胃阳激,你突然呢,这个病人开始发狂,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胃阳,阳气充足,激荡,激荡人体正气,心神为之扰乱,所以他突然发狂。突然发狂之后怎么办呢?濈然汗出。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濈然汗出呢?是脉紧的时候,脉紧的时候是正气正在被激发,与水湿之邪做斗争,所以脉出现了紧,这个时候呢,就会流汗,濈然汗出脉紧解。这个时候就什么,就会出现濈然汗出而解。那么前面的六句话其实就是对这条条文的解读。后面又补了两句:如不自愈用何方,当选白虎桂枝汤。补的这两句是我在《金匮要略》里面找到类似于本条条文病因病机的方子,如果他不自愈,他的胃阳没有激荡,使他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选用白虎加桂枝汤,既清阳明热,又可以用桂枝发汗来去掉湿气,所以汗出愈嘛。这就是我们开篇诗的内容,就这么个意思。非常简单明了,解读起来一点都不麻烦,和第191条可以形成对比,对比的学习。至于其他历代医家对这些条文的解读,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都不合理。说白了,就是跟我解读的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呢,实难苟同。因为他们解读的东西,有些时候是匪夷所思。我们随便举一个比方说,柯琴《伤寒来苏集》。他说:其人胃本不虚,因水气怫郁,郁极而发,故忽狂。有什么东西可以郁极而发狂的?你这个水湿在一起能发狂吗?那怎么可能呢?那当然是正气的激荡,没有正气的激荡能发狂吗?你一个风湿关节炎,你一个风湿热痹,一个痛风,你能把人搞的神志错乱发狂吗?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正气的激荡。刘渡舟刘老,他说这一条说的是阳明病的中寒不能食。嗯,我认为这一条是阳明中热能食,他说阳明中寒不能食,那后面的就不用再看了,因为观点完全相反的,因为刘老认为这一条讲的是继续讲的中寒,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是中热。如果阳明中寒,胃中虚冷的话,他还能激荡正气,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那是不可能的。胃阳都虚了,你又拿什么来激荡正气,来奄然发狂,濈然汗出?所以刘渡舟刘老的观点,恕我张某人不敢苟同。用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语,可以这么说:请恕本人所掌握之知识,无法支持我苟同刘老的意见。我是张胜兵,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觉得讲的可以有重复听的地方,在这个喜马拉雅上搜索“张胜兵品伤寒”,可以重复听每一节《品伤寒》,从第一条条文一直可以听到现在,每一条条文都有,你可以反复听的,而且是免费的哦。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好呢,请把我《张胜兵品伤寒》推给你的同事、朋友、家人或中医爱好者。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312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