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大夫。在门诊上,经常遇到一些长期脾虚的患者,他们试过不少健脾的方法,比如喝四君子汤,但效果总是不理想。人还是觉得没力气,脸色发白,有时蹲下去站起来眼前发黑。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讲“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时间长了,它制造气血的能力就会下降,尤其是血的生成会不足。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脾虚导致血虚,血虚又反过来让脾更虚——因为脾胃本身也需要血液来滋养才能正常工作(中医称为“脾失濡养”)。没有充足的气血作为“能量”和“原料”,光用四君子汤这类纯健脾的药,就像想让一辆没油的汽车跑起来,效果自然有限。
所以,对于长期脾虚、已经出现明显血虚症状(面色苍白/萎黄、乏力、头晕眼花、心慌、唇甲色淡、舌质淡)的朋友,调理的关键一步往往是——先补血。
这时候,中医常会先用到一张基础方: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它的核心作用就是补血养血。先把身体亏虚的“血库”补充起来,让全身脏腑(尤其是脾胃)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恢复它们的基本功能。这相当于给那辆“汽车”先加满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当血虚的状态改善后,脾胃有了“动力”基础,这时再配合归脾汤这类方子,它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养心安神,还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就能从根源上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打破那个恶性循环。
举个门诊的例子: 王女士,38岁,办公室职员。她脾胃不好有五六年了,经常吃完饭就腹胀,大便不成形,人总是很疲倦,脸色蜡黄,没什么血色。最近半年,她发现蹲久了站起来会眼前发黑,头发掉得也多,月经量也变少了。她舌质很淡,舌苔薄白。这是典型的长期脾虚导致气血两虚(偏血虚)。先用了以四物汤打底的方子,重点补血。调理了大概三周,她反馈说头晕眼花好多了,脸色也透出点红润。随后在方子里逐渐加入了健脾益气的成分(类似归脾汤的思路)。又坚持调理了一个多月,她感觉腹胀减轻了,精神头足了,大便也慢慢成形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提醒: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同样是脾虚,有人偏气虚,有人偏血虚,有人夹湿,有人有热。四物汤偏温补,如果本身有湿热、或者容易上火、舌苔黄腻的朋友,就不太适合直接照搬。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辨清体质和证型,才能精准用药,少走弯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93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