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视光专业知识:眼的调节与聚散功能
2025
07-28

视光专业知识:眼的调节与聚散功能

个​

视功能检查常见指标

Worth 4点

立体视

色觉

远距离隐斜视

近距离隐斜视

远水平融像BI / BO

近水平融像BI / BO

调节性集合/调节 AC/A

负相对调节 NRA

正相对调节 PRA

调节滞后 BCC

调节幅度 AMP

调节灵敏度 Flipper

视功能检查起来是有些麻烦的,很耗时,医院可能不会把这项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标红的这些指标,是比较常查的内容,通常标红的这些指标正常,视功能就是正常。

Worth 4孔灯

      Worth 4孔灯是一种简易的筛查装置,将两眼看到的图像通过红绿镜片分离,正常眼睛看到的图像是上图的上半部分,如果孩子看到上图所示对应的下半部分,说明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眼位调整的过程

      眼睛在注视远处的物体时,双眼会平行向前看,但眼睛在不看东西时,其实并不是始终保持平行向前的,而是会在眼肌一定的生理性张力下(张力性集合),呆在某个初始静息眼位,或偏内一点,或偏外一点,我们用远距离隐斜视度来记录这个初始静息眼位,+2△代表内隐斜2个棱镜度,-3△代表外隐斜3个棱镜度。

当眼睛注视一个40cm的近处视标时,眼睛自然要内聚(集合)。眼球向内转动的过程,可以分为3段,第一段是条件反射,第二段是联动,第三段是查缺补漏。

聚散度

融像性聚散:不改变调节的情况下,能产生多大的聚散度。

BO:评价眼睛融像性内聚的能力

BI:评价眼睛融像性散开的能力

外隐斜量至少应有其两倍或以上的正融像性集合储备

内隐斜量至少应有其两倍或以上的负融像性散开储备

眼位相关检查

Worth 4点:4点

立体视

远距离/近距离隐斜视度

AC/A

融像性聚散度正常值

BI/BO 就是不改变调节的情况下,能产生多少融像性聚散。

调节力检查

理解了集合和调节的关系之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调节力的指标:

AMP和PRA

这两项是调节力最直接的指标:

AMP(调节幅度)是单眼分别测试,与眼位无关,检查的是每只眼睛的最大调节能力。

PRA(正相对调节)是双眼一起测试,是在固定的40cm距离,固定了调节性集合,看眼睛还能调动多少调节,这其实就是在模拟孩子自然阅读状态下一种比较真实的状态。

PRA过低除了调节力量比较弱,还有可能是集合过强,存在近距离内隐斜,眼睛不敢再调动更多的调节,否则会加剧集合,超过负融像性散开的能力时,就会打破融像了。但只要PRA低,不管是调节力量弱还是集合过强,都是近视发展的不利因素。

调节滞后 BCC

BCC是看近时的调节滞后的量=应发生调节-实际发生调节。

BCC如果>+0.75D应引起关注,40cm就大于0.75D,孩子用眼姿势再差一点,可能就会有高达1.5D的成像滞后了,这对近视发展的刺激是很大的。

调节灵敏度 Flipper

单眼和双眼都要检查,单眼调节灵敏度反映眼睛的调节功能的好坏,双眼调节功能反映眼睛的调节功能与集合功能相互作用的好坏。

有的孩子单眼能过,但双眼会出现重影而无法通过,原因就是翻转拍上的正/负透镜会驱使晶状体改变调节,从而减少/增加调节性集合,当这种改变超过了孩子的融像性聚/散的代偿能力时,就会打破双眼融合从而出现重影。

集合是辐辏运动的一种,在视光学概念上,辐辏和集合并不等同,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集合就是辐辏。实际并非如此,集合是指眼睛的内靠运动,而辐辏是指眼睛异向运动的范围,换句话说,集合仅仅代表辐辏的一部分,辐辏包括集合和开散。辐辏是眼与调节同等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双眼视觉不可缺少的一种异向运动功能。

​​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辐辏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辐辏就是双眼通过内转(集合)和外转(散开)来维持双眼单一视的功能。像调节分类一样,辐辏功能分类包括了紧张性辐辏、融像性辐辏、调节性辐辏和近感性辐辏。其中紧张性辐辏和近感性辐辏是相对比较固定不变的,而融像性和调节性的部分会随双眼视物的远近距离产生变化。而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辐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维持双眼单一视。就是“左眼像+右眼像=一个像”的原理。

在进行聚散力检测的时候会使用三棱镜分别测试远、近距离的正负聚散力,就是双眼内收和外展的最大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在测试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检者描述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的棱镜量,那么究竟双眼视功能中的哪些部分变化引起这些值的产生?

从加棱镜开始,双眼就要为维持单一视动用融像性辐辏,当融像性辐辏用尽,棱镜刺激仍存在,为继续维持单一视开始动用调节性辐辏,从而出现清晰视标变模糊,就是模糊点的产生,当调节性辐辏用尽,双眼已没有可以维持单一视的能力,继而出现复视,即破裂点。在测量远用辐辏功能的时候,不难发现没有模糊点直接出现破裂点,因为远用情况下调节放松,也就没有调节性辐辏,所以直接耗尽融像性辐辏出现破裂点。

恢复点主要反映双眼单一视被破坏后重新获得单一视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辐辏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辐辏就是双眼通过内转(集合)和外转(散开)来维持双眼单一视的功能。像调节分类一样,辐辏功能分类包括了紧张性辐辏、融像性辐辏、调节性辐辏和近感性辐辏。其中紧张性辐辏和近感性辐辏是相对比较固定不变的,而融像性和调节性的部分会随双眼视物的远近距离产生变化。而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辐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维持双眼单一视。就是“左眼像+右眼像=一个像”的原理。

在进行聚散力检测的时候会使用三棱镜分别测试远、近距离的正负聚散力,就是双眼内收和外展的最大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在测试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检者描述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的棱镜量,那么究竟双眼视功能中的哪些部分变化引起这些值的产生?

从加棱镜开始,双眼就要为维持单一视动用融像性辐辏,当融像性辐辏用尽,棱镜刺激仍存在,为继续维持单一视开始动用调节性辐辏,从而出现清晰视标变模糊,就是模糊点的产生,当调节性辐辏用尽,双眼已没有可以维持单一视的能力,继而出现复视,即破裂点。在测量远用辐辏功能的时候,不难发现没有模糊点直接出现破裂点,因为远用情况下调节放松,也就没有调节性辐辏,所以直接耗尽融像性辐辏出现破裂点。

恢复点主要反映双眼单一视被破坏后重新获得单一视的能力。

明确了以上原理后,我们要来说一下——融合储备。简单说,就是为保证功能性眼位,首先要矫正自身存在的隐斜位,在校正隐斜位后还剩余的那部分融像性集合。可以看一下图中案例。融合储备就是在自身矫正2Δ外隐斜后还有多少未使用的聚散力。根据图可以看出就是正位线到模糊点之间的区域,对应集合和散开,分别是正相对集合和负相对集合。

如果从斜位线至模糊点之间的区域,则为正融像性集合、负融像性集合,即上面所说的调节性辐辏还未介入的全部融像性辐辏的量。

根据上述二者关系便有了我们图中的计算公式:

正融像性集合幅度=正相对集合-隐斜量

负融像性集合幅度=负相对集合+隐斜量

(外隐斜用负值表示,内隐斜用正值表示)

举个例子让大家更明确一些:图中已做详解,请大家先理解一下,有问题可以提问。

 1. PRA的检查结果受(  )功能影响

 2. 下列说法中有关调节不足所致视疲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 负相对调节检查结果偏低说明可能存在(   )

 4. 顾客12岁,其调节幅度为10D,NRA.+2.25D,PRA.-1.50D,BCC.+1.00D,问其调节异常属于

 5. 以下关于双眼视觉检查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6. 聚散功能异常分类不包括:(  )

B 会聚过度C 单纯内隐斜

 7. 聚散力测定远距离BI:X/9/6,BO:10/22/13,负向聚散力破裂点为(   )

 8. 测量近距离负融像性聚散时,双眼前附加的棱镜基底朝向为(   )。 9. AC/A比率高的聚散功能异常类型为

 10. 检测距离40cm,测得外隐斜3Δ,近距离聚散力检测结果为BI:10/19/12,BO:15/26/9,负融像性集合为(   )

 11. 调节不足中的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模糊点数值将(   )。

 12. 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模糊点的代表意义是(   )而引发调节性聚散代偿。

 13. 受检者瞳距64mm,在40cm处隐斜11exo,BI24/28/15,BO8/13/2,

NRA+2.00D,PRA-1.25D,则40cm处的NRC和PFC分别是多少?

理清原理

Tip1:

记住最重要的视近三联动,调节集合联动​

Tip2:

调节集合四部曲,一定要联系去思考!​

Tip3:融像性集合:调整两眼球的位置和视轴的角度,使物体保持在两眼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的集合成分,称为融像性集合,是非自主集合的又一主要组成部分。

Tip4:

底朝内BI 光朝基底偏折 光线移向视网膜鼻侧 眼球外转 负融像性集合

底朝外B0 光朝基底偏折 光线移向视网膜颞侧 眼球内转 正融像性集合

Tip5:

①加正透镜/NRA(负相对调节),调节放松,导致集合减小,眼位外转(可能),需要BO正融像聚散使眼球向内进行代偿

②加负透镜/PRA(相对调节),调节增大,导致集合增大,眼位内转(可能),需要BI负融像聚散使眼球向外进行代偿

Tip6:

Tip7:

NRA/PRA  负/正相对调节

NRC/PRC  负/正相对集合

NFC/PFC   负/正融像性集合

NPC集合近点

Tip8:

正融像性集合=正相对集合-眼位

负融像性集合=负相对集合+眼位

内正外负

负相对集合是BI模糊点,正相对集合是BO模糊点,如果没有模糊点,就看破裂点。

正融像性集合PFC=PRC-H

负融像性集合NFC=NRC+H

H是隐性斜视值 (内正外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