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湿气一直去不尽?可能是阳气没升起来,这方专攻升阳健脾,祛湿气
2025
07-27

湿气一直去不尽?可能是阳气没升起来,这方专攻升阳健脾,祛湿气

我周围有个亲戚,家庭条件比较好,工作上也总要出去应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肚子变胖了,而且还总头晕,浑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

当时是趁着过年,就找我念叨了念叨。我看完舌苔之后发现苔白腻,稍微有那么一点黄色,舌边还有一圈齿痕。因为他平时吃饭不规律,胃口也不怎么样,所以按照脾虚清阳不升来治疗,便给他开了升阳除湿汤。

升阳除湿汤出自李东垣写的《脾胃论》,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也就是说是用来帮助那些因为湿邪影响了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的人。

中医认为,脾胃如同身体的“能量加工厂”,若湿邪阻滞、清阳不升,工厂便会罢工,导致营养无法转化、废物堆积成灾。

针对这一难题,需要以“升阳祛湿”为核心,从根源唤醒脾胃动力,让身体重获清爽与活力。

组成:甘草、大麦芽、陈皮、猪苓各,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神曲、升麻、柴胡、羌活,苍术

升阳除湿汤专为“湿邪困脾”导致的泄泻、乏力而设。全方以“升清阳、祛湿浊”为纲,药物配伍环环相扣,既有升阳的巧劲妙法,又有祛湿的雷霆手段。

什么是升清阳呢?

在中医里,脾胃就如同一个工厂,把食物里的精华提取出来,然后将它们打包向上传送到心和肺。这些提取出来的精微物质,它们纯净、轻盈、温煦,这便是“清阳”的前身,具有向上的特质。

在脾将它们送到肺后,肺接着让外宣发清阳,让清阳滋养我们的身体,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那清阳不升会怎么样?当脾气虚弱,脾阳不升反而下陷,没有将精微物质打包上传,导致肠中“清气”和其它浑浊的物质混在一起,就会导致大便清稀,形成泄泻。

要使清阳归位,需要借助升麻和柴胡的力量。升麻如“提灯人”,将清阳向上托举;柴胡疏肝理气,疏通升清之路。二者合力,相得益彰。使清阳归位,腹泻自止。

在体内,湿邪常和风邪一起出现,所以这时就要用到羌活和防风。羌活祛风散寒,防风固表御邪,如同为升清之路扫除障碍,确保清阳顺利上行。

讲完升阳的巧劲妙法,接着再来讲祛湿的雷霆手段。

“脾喜燥恶湿”,湿浊困脾如同沼泽缠足,导致脾胃运化停滞,出现腹胀、肠鸣、小便短黄等。“脾主肌肉”,所以脾虚,运送营养失常,肌肉就会没力量,加上湿邪黏腻向下,如同一块湿厚的毛巾裹着四肢肌肉,自然会觉得沉重、动弹起来很累。

所以这里就就用到了苍术,辛香苦燥,如烈日烘干沼泽,直入中焦化湿浊,恢复脾阳升发之力。除了燥湿,苍术能恢复脾“升清阳”的功能,所以苍术为君药,以其燥烈之性,同时兼具方子的两大功效。

膀胱被比喻为“州都之官”,是储存这些尿液的地方。通过气的运行和转化,使得尿液能够正常地从膀胱排出。若湿热邪气使膀胱的气化失调,则会导致尿液不能正常排出,出现小便异常,尿黄等。方中猪苓和泽泻通利水道,引湿邪从小便出,既杜绝湿浊滞留,又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使小便正常。

另外体内湿气过重时,会堵在肠道里,就如同交通被堵塞,所以“气”不能顺畅流动。肠道里气体找不到出路就会乱窜,出现“肠鸣”。同时“不通则痛”,所以还会引起腹痛。

而方中的陈皮和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半夏燥湿降逆,二者清除中焦痰湿淤堵,让脾胃气机畅通无阻,除去肠鸣。

脾胃喜温恶寒,如果虚寒,就好像炉火不足,食物就煮不熟,身体就会通过腹泻来排出这些“半生不熟”的东西。所以,我们说“温中止泻”,就是要通过温暖脾胃,让这个小炉子火力旺盛,食物得以充分消化,腹泻自然也就止住了。所以这时候就要用益智仁,它就像是脾胃的小太阳,能够驱散寒气,恢复肠道的正常秩序。

营气负责滋养身体,而卫气则负责防御外邪。姜和枣,正是通过增强营气和卫气,来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缓解方中燥药之性,护胃防伤。

麦芽和神曲,助脾胃运化,促进食物转化。它们能够“导滞”,帮助我们疏通那些因消化不良而停滞在肚里的食物。这样,我们的脾胃就能保持在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

最后,甘草就像是一位调和各方的长者,能够使各种草药和谐共处,发挥出最佳的疗效。

以上的药物配合得当,共同发挥作用,升清阳,祛湿气,为我们的脾胃保驾护航。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