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芤脉浅解
2025
07-05

芤脉浅解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手下无,两旁有)。

一、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

芤脉是脉诊中特征鲜明的特殊脉象,其核心表现可概括为:

浮大而软:轻取(举)时,脉搏位置表浅,幅度宽大,但搏动力度偏弱,触之柔软无力。

按之中央空,两边实:稍加压力(按)时,指腹中央感觉脉搏突然’塌陷’,似触及空心管道,搏动消失或微弱(’中央空’);但指腹两侧仍能感受到明显的脉管搏动(’两边实’)。

形象比喻:

如按葱管:葱茎中空,轻按时表皮饱满(浮大),稍用力则中央空虚,唯两侧边缘坚硬可触。

总结:芤脉的脉象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濒湖脉学》云:“芤形浮大耎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是脉道中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

态。

二、操作手法要点

轻取(举):手指轻触寸口皮肤,感知脉位是否浮浅、脉形是否宽大、力度是否柔软。

中取(按):施加中等压力(介于轻取与重取之间),重点体察指腹中央是否出现’空虚感’,同时对比两侧搏动是否持续有力。

三、临床意义(主病)

芤脉反映津血暴脱、脉管失充的危急状态,主病高度集中:

急性大失血(如呕血、崩漏、外伤出血):血液骤然流失,脉管骤然空虚,形成’中空’之象。

严重津液耗伤(如暴泻脱水、热病伤阴):津液大量丢失,血容量锐减,脉道不充。

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说:“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

危重鉴别点:

虽似浮脉’轻取即得’,但必兼空软无根,与表证浮脉之’有力’截然不同。

四、形成机制(现代医学视角)

芤脉的’中空感’源于血容量骤降与血管代偿反应的交互作用:

低血容量状态:

失血/脱水导致循环血量锐减,桡动脉充盈度显著下降。

血管代偿性收缩:

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外周血管(尤其是小动脉),以维持血压。

结果:指腹两侧感受到的是收缩增厚的动脉壁(’两边实’),中央因血流量不足,搏动微弱或消失(’中央空’)。

脉压变化:收缩压因血管收缩可暂时维持,舒张压因血容量不足而降低→脉压差增大,表现为’浮大’。

临床警示:芤脉是危急重症的标志,一旦出现需立即排查大出血或严重脱水,并紧急干预。慢性虚损(如长期贫血)多表现为细弱脉,而非芤脉;芤脉必主新病、暴病。

动态观察:出血控制或补液后,芤脉可转为细弱脉(提示脱离险境)或持续芤脉(提示病情未稳)。

总结

芤脉以’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为独有特征,是中医诊断急症失血/脱水的关键指征。其形成本质是血容量骤减与血管代偿收缩的矛盾统一体,临床务必抓住’中央空、两边实’的核心指感,及时辨病救危。

鉴别诊断要点

脉象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