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档围绕多位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展开,介绍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涵盖病症多样,治疗手段丰富,充分展现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特色与优势。
1.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屠按先、曹惕寅认为高血压与气火、痰浊相关,治疗求通调气机,常用平衡汤、涤痰汤,还可配合阳和膏贴足心或温水浸脚等外治法;朱良春用益母降压汤,根据症状加减用药;屠先依据 “滋水涵木” 理论,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治疗,同时强调服药期间的养护。
胸痹、冠心病:李聪甫、顾兆农、曹永康、刘绍武等分别提出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方剂。李聪甫治胸痹重脾胃,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顾兆农用双解泻心汤增损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曹永康自拟建中行健汤,心胃同治;刘绍武的调心汤对冠心病有良效。
其他心脏病:邢子亨用茯神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常与养心汤配合;焦树德提出治喘 两纲六证三原则,为喘证治疗提供了系统方法。
2.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疾病:洪哲明泛用控涎丹治疗多种胃肠病及疑难杂症;林森荣、祝谌予、朱良春、章次公、焦树德等针对胃溃疡、慢性胃疾等分别有独特的用药经验和方剂。如林森荣人参与五灵脂同用;祝谌予用钟乳石方;朱良春黄芪配莪术;章次公独创治疗溃疡病的方剂,善用杏仁、薤白治胃病;焦树德的三合汤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腹泻与便秘:陈耀堂用乳香、没药治疗长期腹泻;徐景藩认为治久泻应重视剂型,主张汤散结合;丁光迪用升阳法治晨泄;陈继明温润升阳治久泻;顾丕荣用换肠丸治结肠炎;魏龙骧重用白术通便秘,根据症状佐以其他药物;谢海洲调整木香槟榔丸药味份量治疗多种胃肠病;董建华用肉苁蓉、当归治老年便秘;熊寥笙用单味芦荟通便秘;王少华提出便秘屡通不应可用塞法。
3. 肝胆疾病
肝炎:王正公的清肝汤治疗慢迁性肝炎;陈继明提出慢性肝炎疏肝不应时,须调脾胃 升降之机;关幼波总结黄疸辨治五要。
胆病:岳美中采用化、移、冲、排四步法治疗胆结石,有专用排石处方;张羹梅有治 疗胆囊炎的利胆汤和消积汤。
4. 泌尿系统疾病:岳美中用玉米须治慢性肾炎;徐嵩年用温肾解毒汤治尿毒症;严苍山用痢疾 散治菌痢;江心镜用肉桂治疗虚寒型痢疾或因过服苦寒药导致的寒湿不化之痢;张羹梅针对 嗳气、呃逆提出治疗三部曲。
5. 其他疾病
眩晕、头痛:张子琳自拟平肝清晕汤治肝阳上亢型眩晕;秦伯未治头痛注意胃滞;曹惕寅外敷治疗风寒头痛;彭静山用一味元参治风热头痛;刘渡舟根据不同证型治疗偏头痛。
前列腺疾病:朱良春用黄芪与刘寄奴相伍治疗前列腺肥大溺癃;张锡君用双虎通关丸 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可与辨证分型汤药同时服用。
失眠:刘树农以通法治失眠,根据阴阳不交通的理论选用不同药物;姜春华发现半夏 有安眠作用。
外科疾病:朱仁康主张外疡用托法,可使疮疡移深居浅,脓泄肿消;郑长松治疗乳痛多投升麻皂刺;史济柱用扶正败毒汤内服结合化管条、闭管膏外治脓胸瘘管。皮肤病:朱仁康泛用生地治疗皮肤病;丁济南用乌头桂枝治硬皮病;张锡君用乌蛇蝉衣汤治疗多种皮肤病;祝谌予用过敏煎治疗过敏证。
儿科疾病:王鹏飞儿科望诊望上颚,用钩藤饮治小儿夜啼;尚志钧用鸡内金、五谷虫治小儿营养不良;岳美中用黑白丑治偏食;董廷瑶提出小儿用药六字诀;陈耀堂用单方治麻疹肺炎;张刚用肺炎汤治小儿肺炎;董廷瑶用熊麝散治小儿肺炎(腺病毒肺炎);周鸣岐用生发饮治脱发。
妇科疾病:姚寓晨外敷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钱志益用酒精灌耳治疗妇产科疾病所致疼痛;罗元恺用补肾固冲丸治习惯性流产;郭贞卿用宣郁通经汤治痛经;邓铁涛用积实芍药散治产后腹痛,单味血余治血崩;刘惠民陈墨研服治崩漏;徐仲才治血症不避附子;蒲辅周用童便治诸血症;姜春华用大黄治咯血;刘炳凡用刘氏三炭治血症;顾兆农用止汗验方治自汗;魏龙骧用桑叶止夜汗;顾伯华用药物浸泡治鹅掌风、灰指甲;傅宗翰用化痰猪肚猪苓丸治遗精;陈苏生用 “土忍翘薇” 拮抗激素副作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45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