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道藏精华录》与《太清丹经》古籍整理
注意:本文据资料改编,情节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配图仅辅助叙事,旨在弘扬正义、杜绝犯罪。
道门睡功,乃古代道家秘传养生绝学,因其修炼难度与传承条件苛刻,多年来几近失传。
此功以睡眠为修行场所,将人体自然休息状态转化为精气神聚集、内丹修炼的最佳时机。
《道德经》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正是此功之精髓。
据《太上养生集》记载,道门睡功共分’调寐”养气”安神”守一’四大层次,能使修炼者在睡中通三关,在卧中转精气,达到’不寐而息,不修而行’的玄妙境界。
《太清丹经》中记载多位修炼此功的真人,寿过百岁却面若童子,精力充沛。
这看似简单的睡眠,如何能蕴含如此深奥的养生奥秘?
失传的道门睡功,又该如何在现代重现其不可思议的延年益寿之效?
张三丰,这位道家真人,年过百岁仍面如童子,步履轻盈,被后世尊为武当派祖师。
他不仅创太极拳法,更精通丹道修炼。
在他留下的诸多养生秘诀中,一套’睡功心法’尤为神秘,几乎失传。
话说明朝永乐年间,张三丰已在武当山修行多年。
那一年,山下一位姓李的富商,年纪不过四十,却已经满头白发,面容憔悴,整日昏昏欲睡,医者束手无策。
听闻武当有高人,便不远千里前来求教。
李富商拜见张三丰时,见他正在松树下闭目养神。
侍童轻声道:’师祖正在行睡功,请稍候。’
李富商不解:’大白天的,老道长这是在睡觉吗?’
侍童笑道:’师祖所行非常人之睡,乃道门睡功,能周天运转,气贯全身。’
半个时辰后,张三丰睁开双眼,精光四射,气色红润如婴儿。
李富商惊叹不已,连忙上前叩拜,将自己的困扰一一道来:’老神仙,我近些年来总是难以入眠,入睡后又多梦易醒,醒来比睡前还疲惫。
尝遍各种方子,依然无效,以致精神恍惚,无法料理生意。’
张三丰微微一笑:’世人只知睡眠乃休息之时,却不知睡眠实为修行妙境。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
睡时乃人最放松之际,正是修行的上好时机。’
‘睡眠还能修行?’李富商满脸惊讶。
张三丰点头道:’睡功之妙,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常人睡眠,心神散乱,错失良机。
修睡功者,能在睡前入定,睡中养气,睡后固元,一夜之间,胜过旁人数日苦修。’
李富商好奇地问:’那这睡功如何修炼呢?’
张三丰指着一旁的松树道:’汝看此松,无论严冬酷暑,始终苍翠。
因其顺应四时变化,根深叶茂。
人体亦然,顺应日月阴阳,便能养生延年。
睡功首要明白,睡眠并非无意识状态,而是另一重修行境界。’
张三丰随即教导李富商睡功入门之法:’睡前一刻,先调匀呼吸,心中默念’天地人’三字,呼气时念’天’,吸气时念’地’,气息相接处念’人’。
如此三十六遍,心神自然安定。
卧时头向东,脚向西,左侧而卧,屈左臂如弓状,右手掌心向下置于丹田,舌抵上腭。
此为’吉祥卧’,乃真人之睡相。’
李富商细心记下,又问:’睡中如何修炼?
难道睡着了还能有意识吗?’
张三丰笑道:’睡中修炼非用意识,而是习惯成自然。
入睡前存想丹田一轮红日,慢慢由小变大,光明普照全身。
久而久之,睡中自然行功,气息绵绵不绝,周天自行运转。’
李富商又问:’醒后又该如何?’
张三丰继续道:’醒后不可骤然而起,应静卧片刻,双手互相摩擦生热,然后抚面三次,搓耳三十六下,轻叩上下齿三十六次,舌抵上腭搅动津液,分三次咽下。
此为’固元法’,能保住睡中所聚之气不外散。’
李富商恍然大悟:’原来睡眠竟有如此讲究!’
张三丰点头道:’此乃入门浅法。
真正的睡功精妙处,在于睡中能知梦境、辨五色、听内音、察脏腑。
修至高深处,一夜睡功可抵十年苦修。’
听到此,李富商更加惊叹,连忙请求张三丰传授更深的睡功心法。
张三丰看他诚心求教,便道:’睡功进阶有一’安神法’,睡前调息时,存想头顶泥丸宫中有一明珠,光芒内敛。
想象这光明缓缓下行,经两眼中间,喉间,心窝,最后到达下丹田。
光所到之处,身体逐渐放松,心神随之安定。
光明停在丹田后,意守丹田,自然入睡。’
李富商试着闭眼,按张三丰所说练习了一遍,果然感到身心舒畅,前所未有的宁静。
张三丰又道:’还有一事极为重要,睡眠有五个时辰最为关键。
子时(23:00-1:00)为胆经当令,宜熟睡;
丑时(1:00-3:00)为肝经当令,宜安眠;
寅时(3:00-5:00)为肺经当令,可醒;
卯时(5:00-7:00)为大肠经当令,宜起床。
若能依此作息,顺应天时,事半功倍。’
李富商连连点头,却又面露难色:’老神仙所言极是,只是我常年失眠,恐怕难以做到。’
张三丰微笑道:’万事开头难。
你可先从’调息归一’开始,每晚睡前静坐半刻,只数呼吸,不想他事。
呼吸要缓,要细,要长,如婴儿般自然。
数到一百,便可安然入睡。’
李富商依教而行,果然入睡变得容易。
一个月后,他精神好转,面色也红润许多。
三个月后,夜不再多梦,睡眠质量大为提高。
半年后,竟有返老还童之态,白发变黑,皱纹减少。
李富商感激不已,又来拜访张三丰,询问更深层次的睡功心法。
张三丰欣慰地看着他的变化,点头道:’你已掌握入门之法,现在可传你’守中要诀’。
睡功的精髓在于’守中’,既不可太敏感易醒,也不可太沉睡难觉。
要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间修炼。
这种状态,道家称为’冥冥之中’,又叫’恍惚之境’。’
李富商不解:’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张三丰解释道:’入睡前,想象自己处在一个宁静的山谷中,四周云雾缭绕。
你既能感知外界,又能安守内心。
意念不散,神识不离,慢慢引导自己进入这种似睡非睡的状态。’
张三丰正欲传授睡功核心奥秘,忽见李富商眼中闪过一道异样光芒。
他微微一笑,语气突然转变:’我观你根骨奇佳,但心境尚欠火候。
睡功真传涉及’昼息夜气法’和’三关九窍转化术’,乃道门养生睡功的不传之秘,若无明师指点,强行修炼恐伤元气。’
张三丰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神秘地说:’此乃《太上眠元秘籍》,记载了睡功的完整心法,包括如何在睡中打通任督二脉,如何在梦境中修炼金丹。
以及最为关键的’寐息养神术’——可使人一夜之功抵得百日苦修。
但此功法有一重要前提,需知晓’三重养生关’与’五大寐法’,否则难以突破睡功瓶颈,无法达到延年益寿之效!’
李富商接过玉盒,躬身感谢。
临别时,张三丰意味深长地说:’睡功之道,表面简单,实则深奥。
我今日传你完整心法的核心秘诀,你须谨记。’
张三丰指着远处的山峰说:’真正的睡功,贵在三个境界:’息、定、化’。’
息’者,息心息念,心如止水;
‘定’者,神定气固,内外如一;
‘化’者,转化阴阳,归于先天。’
‘睡功核心秘诀在于’存神守中’四字。
所谓存神,非指用意念控制,而是让神识自然安住,不盲目追逐外境,亦不沉沦内识。
所谓守中,是找到阴阳平衡点,处在虚实之间,动静之中。’
张三丰继续道:’睡功高阶修炼有三关:’神关’、’息关’、’精关’。
过神关,能做到’寐而不昏’,睡中保持一丝清明;
过息关,能做到’息而不灭’,呼吸绵绵不断,如春风拂面;
过精关,能做到’用而不泄’,精气内转,滋养五脏六腑。’
‘对于具体修炼方法,我传你’三调四转五合一’之法。’
三调’指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即采用’吉祥卧’的姿势,使气血通畅;
调息,即呼吸绵长细密,如丝如线;
调心,即心不外驰,专注一境。’
”四转’指转精化气、转气化神、转神还虚、转虚合道。
修炼之初,先将精气从下丹田引至中丹田,再上行至上丹田,形成小周天循环。
久而久之,精转化为气,气转化为神,神转化为虚,最终与道合一。’
”五合一’指天人地时空五者合一。
天时地利人和,加上恰当的时刻
,能使睡功修炼事半功倍。’
张三丰进一步解释道:’睡功最高境界是’梦中修炼’。
常人做梦,随波逐流,任由心识漂浮。
修行者则不然,能在梦中保持清明,这就是’明梦’。
达到明梦境界后,可以在梦中修炼,甚至能够在梦中与古仙对话,求取秘法。’
‘具体方法是:睡前存想自己站在一座高山之巅,面前是茫茫云海。
入睡后,这个意象会引导你进入梦境。
在梦中,你要保持一分清明,知道自己在做梦。
一旦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在梦中开始修炼。
比如观想自己体内有一条金龙,盘旋上升,周身穿行,引导真气运行周天。’
‘梦中修炼比清醒时更有效,因为梦境中没有现实的干扰,能量流动更加纯净。
修炼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但精力却更加充沛。
道家所谓’不昧百脉’,指的就是这种状态。’
李富商恍然大悟,连忙记下这珍贵的教诲。
张三丰最后告诫道:’睡功虽妙,却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刚开始可能会遇到’魔障’,如睡中惊醒、全身发麻、心悸气短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气机调整,不必恐慌。
坚持修炼,这些现象自会消失。’
‘还有,修炼睡功需注意三戒:一戒急躁,二戒懈怠,三戒妄想。
急躁则气乱,懈怠则功废,妄想则神散。
只有心平气和,持之以恒,排除杂念,才能得其真传。’
李富商记下这些教诲,拜别张三丰,回到家中潜心修炼。
果然,按照张三丰所传的完整睡功心法,他不仅解决了失眠问题,精力也越来越充沛,容颜渐渐返老还童。
十年后,他已经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据《武当秘记》记载,后来李富商也成为了一名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多年,活到了一百二十岁高龄,容貌依然如六旬老者。
他将张三丰所传的睡功心法整理成《眠中修炼秘要》一书,成为道门养生的重要典籍。
这套睡功心法的精髓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修炼。
它不同于常规的打坐、导引,更强调无为而治,以自然之道养护生命。
张三丰曾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睡中有修,修中有睡。’
这睡功之道,正是道家’无为’思想的最佳体现,让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如今,这套失传已久的睡功心法重现世间,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
它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工具,只要有一张床,就能开始修炼。
在这个压力巨大、睡眠质量普遍下降的时代,道门睡功或许能为人们带来一线健康的曙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90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