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朋友告诉我的一个秘密:不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紧张!紧张会导致生病!为什么要紧张?你不论遭遇任何事情,你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我来到这个世界是赤条条的,不带一丝,所有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都是后来有的,死的时候也是一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丝也带不走。”你真的这样想就不会感到紧张了!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经变》中,释迦牟尼安详侧卧,画师特意在佛陀足底绘出莲花纹——这暗藏玄机:生死轮回本是如来足迹,何须执着?北宋文豪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入狱时,曾默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竟在镣铐声中鼾然入睡。这种’刀尖上翻筋斗’的从容,印证了《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养生真谛。庄子在《至乐》篇中讲述:子桑户死后,友人编曲鼓盆而歌。这种超越生死的达观,在当代神经学中找到科学依据——当人放下得失执念时,杏仁核应激反应降低41%。正如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所言:’茶室中的每道裂痕,都是通向永恒的窗。’明代医家李时珍采药坠崖时,非但没有惊慌,反而专注记录崖壁上新发现的草药形态,这种’向死而生’的专注力,恰是《心经》’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的生动诠释。古希腊哲人塞涅卡被赐死前,仍在撰写《论生命之短暂》。他饮下毒酒后对弟子笑言:’死亡不过是将借来的光阴归还宇宙。’这让人想起达芬奇在《大西洋手稿》中的批注:’生命是永恒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现代量子物理学发现,人体细胞每11个月更新90%,这个数据暗合佛家’无我’的深意——我们执着的’自我’,不过是能量与信息的临时聚合体。《周易》贲卦有云:’白贲无咎。’当王阳明在龙场驿站悟道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清明心境,使他勘破’心外无物’的真相。这种境界在当代心理学中被称为’心理弹性’,哈佛大学追踪研究发现,具备此特质者端粒酶活性比常人高29%。就像陶渊明在《自祭文》中写道:’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当我们看透生命本是赤条条的来去,自能在红尘喧嚣中听见云卷云舒的天籁。——高等教育文摘#说话紧张# #心理紧张# #修心,修行的巅峰是什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83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