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牙龈痈(牙周脓肿并发智齿冠周炎)医案
2025
04-19

牙龈痈(牙周脓肿并发智齿冠周炎)医案

      男,20岁,农民。3月10日初诊。五天前,牙龈肿痛连及颌下,患侧腮颊红肿,全身不适,恶寒发热,体温38.8℃,即在当地卫生站服用清热解毒中药、肌注青霉素,至第三天,肿势大减,疼痛减轻。继续用药至第四天,肿势复炽,疼痛剧增,至今已用药5天,疗效不佳,转余诊治。刻诊:患者痛苦面容,右侧腮颊红肿高突,摸之焮热灼手。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7.5℃,自觉身微憎寒。牙龈疼痛连及咽喉、颌下。腮颊阵阵搏动,跳痛。食减,张口困难。用消毒棉签按压患部牙龈,有少许脓液流出。口气臭秽。大便软。舌红、苔微黄,脉滑数。

      诊为牙龈痈(牙周脓肿并发智齿冠周炎)。

      证属风热炽盛,失于宣散,瘀血阻络,酿毒腐脓,有并发骨槽风之势。

      治宜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拟神授卫生汤加减。

      处方:防风、白芷、皂刺、升麻、当归尾各10g,银花、地丁草、蒲公英各30g,花粉20g,穿山甲、川黄连、赤芍各6g,红花、甘草各2g,大黄4g。水煎二次,分4~5次服,每日一剂。

      处方二:银花50g,朴硝20g,煎水含漱;梅州产“珠黄喉痛散”二支,撒于患部。药尽3剂,证侯全失。

     体会:牙龈痈为临床所常见。牙龈痈,总因膏梁厚味蕴于肠胃,化为热毒,和风火郁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发。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一“神授卫生汤”正切本证病因病机。余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消散风热、消痛解毒、活血行瘀的升麻、蒲公英、地丁草、川黄连、赤芍等药,这几味药的归经与本病发病部位的有关经络相符,具有针对性,符合中医外科循经选药的指导思想,故能收到较好疗效。陈实功甚推崇本方功效,谓主治:“痈疽,发背,对口,丹瘤,瘰疬,恶毒疔疮,湿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疮症,但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疏通脏腑。药性平和,功效甚速,诚外科首用方也。”原方中有大黄,大便软是否仍用大黄?余认为只要热毒炽盛,大便虽溏软仍不减大黄为佳,且方中有川黄连、防风相伍,大黄少量不致泻下,却有助泻火解毒,活血去腐生新之功。

        本例热毒风火炽盛,遵古贤之训:“药以胜病为宜。”故剂量较原方重,并嘱其多次频服,务使药力持续,含漱方及外用药散,较轻病症可不用,较重症用之则也内外兼治之法也,颇收辅助之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