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15种杨梅病害防治方法
2025
04-15

15种杨梅病害防治方法

1.杨梅叶斑病

病害特征:植株大量落叶,出现花芽、小枝枯死的现象,防治叶斑病时,要在冬季将落叶、枯枝清扫干净,然后集中烧毁深埋,并且要在杨梅采收前喷施甲基托布津药剂,消灭病菌。药剂防治(1))多菌灵:多菌灵是比较常用的杨梅叶斑病药剂之一,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在杨梅树发芽前或落叶后喷雾2~3次,每次间隔7~10天,每次用量为800~1000倍液。(2)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是叶斑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型杀菌剂,对杨梅叶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喷雾时可在春、夏、秋季各喷一次,每次用量为500倍液。2.杨梅赤斑病

病害特征:主要是会危害我闷杨桃植株的树叶,当我们的果树感染上了赤斑病之后,也是会第一时间在它们的树叶上呈现,一些大大小小的2到3毫米的淡黄色斑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而圆形的斑点也会变成各种各样的比较大的深颜色斑点,而且斑点中心也会变成深的红色,最后则是变成灰白的颜色。药剂防治:集中烧毁病叶以减少侵染源,并在杨桃新梢展叶期间,喷洒70%甲基托布津8OO-1000倍液。3.杨梅锈斑病

病害特征:病害初现时,叶片背面产生橙黄色点状斑点,表皮破裂后露出橙黄色粉末。落叶后,在叶片正面形成褐色的冬孢子簇,在相应位置形成一簇簇柠檬酸孢子,病重时,叶片背面长满黄色粉末,影响光合作用,并且由于叶子失水,导致叶子掉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三锉酮可湿性粉剂倍液,每10天喷洒一次,连喷3-4次;亦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50%二硝散200倍液,47%丙环唑乳液4000倍液、97%敌锈钠可溶性粉剂250倍液,喷洒防治;还可用40%氟硅唑乳油倍液喷雾防治。4.杨梅褐斑病

症状特征: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药剂防治: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或1:2:200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5.杨梅黑斑病

病害特征: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药剂防治(1)发病期间,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酒苗圃或成林。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者加入豆粉汁或者豆浆),防止药物被水冲洗掉,并随时清扫处理病叶和落叶,消灭病原菌。(2)在6月上句,喷洒40%多菌灵800倍液、2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防治。6.杨梅枯梢病

病害特征:最典型症状表现为小叶、枝条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病树老叶较细且狭长,叶色暗淡无光泽,叶厚、脆硬。春梢抽发比正常树推迟1-2周,节间短缩,顶芽往往萎缩枯死,此后基部抽生丛状小枝,呈扫帚状,新叶短而狭小,通常为正常叶的1/2-1/5,顶叶焦枯或呈紫褐色,叶面长期淡黄不转绿,病枝上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花芽,即使有花也不能开花或开花较迟,着果率低,果实小,品质差。药剂防治:在杨梅生长期间喷施0.1至0。2硼砂溶液2至3次可有效防治该病。也可采用根施,轻度缺硼时,每亩用0.3至0.6公斤的硼砂,严重缺硼时,每亩用1.3公斤硼砂。7.杨梅干枯病

病害特征:树干出现褐色病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枝干干枯。药剂防治:在病菌入侵之前,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也可用1:0.5:100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加以预防。及时发现病斑,直接刮除,涂刷波尔多液,连续2次,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入。8.杨梅癌肿病

病害特征:植株在感染此病后,枝条有突出的乳白色小点,突出的表面光滑,一般在枝节部位发作。随着病情发展,突出点越来越大,最后导致肿瘤以上的枝条应得不到养分而枯死。药剂防治(1)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涂上200倍抗菌剂402,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2)株施0.5斤一1斤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效果好,具体方法是,杨梅树下翻松土壤,深度15一30厘米,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将药剂均匀地撒施在松土上,然后再翻覆土壤。9.杨梅枝腐病

病害特征: 初期树干皮层腐烂,皮层病部呈红褐色,稍隆起,组织松软,提早衰败。后期枝干枯萎,病部失水干缩,呈凹陷状,变为黑色,并有黑色小粒点着生,小黑点上有很细的刺毛。药剂防治:在春梢抽生初期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前,每 隔7~10天连喷2~3次杀菌剂,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交替使用。10.杨梅根腐病

病害特征:危害植株根系,它是由土壤中的病原体感染而致,病菌侵入植株的根系,阻碍根系的正常生长,前期不易察觉,变现为叶片变色脱落,植株生长不良,较为弱势,严重时导致根系腐烂,植株死亡。 药剂防治(1)树干注射,甲醛100倍液或托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钟也有效果,但注射机笨重、用工量大,不适合用使用。(2)扒开根部土壤,浇灌401剂50~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杨梅白腐病

病害特征: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片枯死,形成病窝。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鳞茎。药剂防治:5月中下旬采收前15天左右,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36%喹啉·戊唑醇悬浮剂800~1200倍液轮换使用。12.杨梅炭疽病

病害特征:主要在果实表面发生,尤其是快要成熟或者已经成熟的杨桃果实最容易得病。病斑由最初的褐色小点,随着杨桃慢慢成熟逐渐转变成暗褐色大斑点直到腐烂,成熟度越高的果实危害越严重。药剂防治(1)使用黄龙菜酮唑锰锌,方法为每667平方米用药剂量为12-18克,用200-300升水调配成2-3%的浓度,均匀喷洒在杨梅树冠上。(2)用70%代森锰锌粉剂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大生M-456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轮换进行使用。13.杨梅小叶病

病害特征:具体表现为各类枝梢生长停止提前,主梢顶部枯焦而死,在其侧部抽生短缩的丛生枝,病枝节间缩短,叶数减少,叶片短狭细小,叶面粗糙、叶肉增厚、叶质硬脆、叶脉凸起,叶柄及主脉局部褐色木栓化或纵裂。嫩叶长期不能转绿,远看焦黄色。药剂防治:3~4月杨梅开花抽梢期,喷洒0.2%硫酸锌水溶液。如山高水缺的地方,也可在早春或夏末秋初在树冠地面撒施硫酸锌,每株用量视树体大小为25~100克之间,并用锄头浅铲于土下。对树冠上部的小叶和枯枝适当剪去,促发新枝新叶。多施有机肥,不施用过磷酸钙,可少量或隔年施用钙镁磷肥。14.杨梅赤衣病

病害特征:主要危害杨梅枝干,被危害的杨梅枝干被害处覆盖一层桔红色霉层,之后逐渐蔓延扩大龟裂成小块,使上部叶片发黄并枯萎,导致树势衰退,果个变小,最后枝条枯死,直至全株枯死。药剂防治:采用80%石灰水涂抹杨梅树主杆和主枝,或45%石硫合剂300倍液喷施杨梅树主杆或主枝预防赤衣病。15.杨梅白粉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