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一般的医生是不敢开的,因为怕汗出过多止不住而亡阳出现生命的危险。大青龙汤的弟弟,桂枝二越婢一汤,它是大青龙汤的轻剂,是三个小汗方之一。
《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6g),大枣(擘)2枚,生姜(切)一两二铢(9g)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8g)。这是一次的用量。
分析一下,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为什么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子,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桂枝汤有解肌祛风的作用,越婢汤它有清里热,发散风水的作用,这两个方子合起来,它就有解表,清热。
学习伤寒论,要从无字句处去读,用这个方子应当有心烦,应当有小寒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的心烦,只不过这个寒邪闭表并不重,热扰心神的症状也不重,在表呢,它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是持续存在,也应当是一天发作一两次,两三次。
同时也应当有身痒,也应当有面赤。
为什么说他有心烦呢? 一方面,因为方子里用到了石膏,清热除烦的。
另一方面,第27条原文谈到了和少阴病的鉴别,“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为什么要提到和少阴病的鉴别?
因为少阴病是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有肢体躁动不宁。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适应症也有心烦,因烦而躁,它会有烦躁。
这就提示了阳盛则烦造成的烦躁,一定要和阴胜则躁造成的躁烦要区别开。
第27条的适用症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烦躁,因为它提出和少阴阳衰症相区别,言外之意这个症候是有烦躁的,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子的轻剂,可以看成是解表清里的一个很好的方子,所以后世医家认为,伤寒论中不是没有治疗温热邪气在表的方子,说是应当有的,说是辛凉清解的方子桂枝二越婢一汤可以算是一个,甚至把大青龙汤也可以看成是解表清里的,可以用于温病的方子,当然这个观点有许多医家不同意,但是桂枝二越婢一汤把它当成一个辛凉清解的方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烦躁:是因心烦而躁。
躁烦: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这个问题我们要会理解。
烦躁是阳热盛,阳热扰心的表现;
躁烦是阳气衰,弱阳勉强和阴寒邪气争,争而不胜的结果。
躁烦和烦躁是混用的,分得并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结合临床来考虑它,它是因烦而躁呢?还是就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应当把两者分清楚,也就是说太阳和少阴要辨别清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972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