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人到中年,跑,相当于救命。
2025
03-20

人到中年,跑,相当于救命。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每天清晨都会活动身体,写作间隙则会去公园慢跑。

这一坚持伴随了他的一生,即便90岁高龄,仍能上台演讲,背杆直,声音洪亮。

诗人杨万里说过:“动则生,静则衰。”

生命的法则,其实就在于一个“动”字。

跑步,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习惯了跑步的人,日子永远不会差。

1

跑,修的是身,置顶健康

《赠卫八处士》中讲:“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时间如白驹过隙,青春总是不经意间逝去。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身体走下坡路开始的征兆。

身体困倦、步伐沉重,虽有心却无力,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正所谓“人老腿先老”,到了中年,更是要多动动腿。

跑步,正是让身体重现活力的“灵丹妙药”。

书圣颜真卿早有妙招。他手握十斤重的”巨笔”挥毫时,靠的是自创的”折返跑”练出的腿劲。

史书记载,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一顿能吃三大碗米饭,耳不聋眼不花,寒冬腊月仍能赤膊练字。

秘诀就在他每日的”三急”训练:急跑练爆发,急停稳下盘,急转活腰胯。

在跑步中,他获得了无尽的灵感,书法也愈发精湛。

即便年过花甲,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体力和创作热情。

中年人肩负着家中重任,“顶梁一旦倒下,整个家就瘫了一半”。

健康是最重要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黯然失色。

运动,其实是一个人最好的“门面”。

少动少练,身上容易留下岁月的痕迹;常跑常动,青春永驻在心田。

人的一生,上半场拼事业,下半场拼身体。

把身体照顾好,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

2

跑,修的是心,精神排毒

年近四十,人生的分水岭,生活看似平稳,但内心深处却暗藏波澜。

柴米油盐、房子车子,琐事像山一样压在肩头,压力不断攀升。

人心就像一方小天地,容纳有限,坏情绪过多,极易消耗自己。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情绪价值高52%。

心一乱,越想越烦恼;身体一动,脑袋就不会胡思乱想。

总是奔跑的人,运气也一般都不会太差。

著名书法家施克勤,曾经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

他试过很多方法,却都无效。

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每天凌晨5点起床跑步,渐渐地,跑步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他说:“跑步时,耳边是清风,心里是空明,一天的烦恼都被甩在了跑道上。” 

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他和妻子也变得更加和睦,事业上更是迎来了新的春天。

3

跑,修的是行,改写命运

台湾铁人三项运动员张炳荣。他坦言,年少时他是个瘦小的少年,身体素质一般,甚至在学校时经常被同学欺负。

但他痴迷运动,1998年,他开始接触铁人三项运动。

通过长期的跑步和训练,他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生活中培养了强大的意志力。

《曾国藩家书》中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懒,是人浪费自己的根源。

而跑步教会人的,是不放弃、克制、坚持不懈。

人这一生,修炼的是自己,超越的也是自己。

有一个普通的企业职员,年近40岁,工作越来越忙碌,身体也每日俱下,工作压力大,对生活心里充满了失落感。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关于跑步的文章,决定重新开始跑步。

起初,他每次跑完都气喘吁吁,但随着时间推移,跑步成了他的习惯,身心得到了愉悦,工作业绩也连连提升,成为了部门负责人。

《一年改命法》中提到:“用一年,改一生。”

有人把跑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有人只是喊口号,从未迈出第一步。

那些坚持奔跑的人,在坚持什么?答案是:心志和自律。

每一场奔跑,是对意志的锤炼,是对命运的掌控。

无论是百米短跑,还是人生长路,只要迈开脚步,就一定能跑完。

倘若你还在懒惰中,不妨试着动起来,跑起来,命运的齿轮终会改变。

曾经有人问:中年人的幸福是什么?

清代颜元讲过:“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

人过半百,身体无痛,家庭无忧,就是最好的生活。

如果你累了,不妨尝试跑起来,身心愉悦,才能越来越幸福。

认同点亮“推荐”,空闲时多动动,多跑跑,便能与惊喜相遇。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文化!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