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生姜泻心汤→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水饮偏盛者,除心下痞硬共同点外,生姜泻心汤证见胃中停饮有水气,影响消化功能,易打嗝,打出来的嗝还带着食物的腐臭气味,口臭肠鸣如雷而下利(是水饮在作怪)(潜)
2025
02-20

生姜泻心汤→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水饮偏盛者,除心下痞硬共同点外,生姜泻心汤证见胃中停饮有水气,影响消化功能,易打嗝,打出来的嗝还带着食物的腐臭气味,口臭肠鸣如雷而下利(是水饮在作怪)(潜)

经方家胡希恕曾经给一个拉肚子的小孩子看病,开了生姜泻心汤,不料半夜,小孩的家属来猛敲胡希恕的门,说孩子服药之后拉肚子更严重了。胡希恕很淡定地对来人说,不要紧,你回去吧,继续服药就会好了。来人不依,非要胡希恕去看看。胡希恕没办法,只好半夜跟他到了小孩家里,一看,孩子已经好多了。胡希恕说那把第二煎再吃了吧,孩子的妈妈犹疑不定,胡希恕再三劝说,才让孩子继续服药。结果服完药第二天,孩子就完全好了。生姜泻心汤出自《伤寒论》157条:“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可见这本来是治下利的药,为什么服药后反而会下利更严重呢?《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中讲到上述医案时解释说,这是一种瞑眩反应。所谓瞑眩,就是吃药中病取效的一种特殊反应。服药后有瞑眩状态发作,病会迅速痊愈,这在临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如果病程久,或者是人身体素虚,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生姜泻心汤用于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水饮偏盛者,除具有心下痞硬这个泻心汤证的共同点外,生姜泻心汤证见胃中停饮有水气,影响消化功能,所以容易打嗝,打出来的嗝还带着食物的腐臭气味,有的人口臭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胸胁下有咕噜咕噜的水气声,肠鸣如雷而下利,这也是水饮在作怪。《经方临证指南》指出,水气停留于胁下,还可见到胁下胀满或疼痛等证。水气的临床表现还可能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所以,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生姜泻心汤多有良好效果。经方家刘渡舟曾用生姜泻心汤治一失眠证,患者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刘渡舟观其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云:“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与生姜泻心汤六剂,患者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生姜泻心汤由生姜、炙甘草、人参(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组成,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减量干姜而加大量生姜,以增强祛水饮之力。因其祛除水饮之时,水饮需在胃肠间出入,所以可能短时间内出现吐利加重,这就是服用生姜泻心汤的瞑眩反应。

《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中转引《医事或问》所载的一个生姜泻心汤医案,也出现了这种瞑眩反应。一个泄泻病人,心下痞硬,水泻呕逆非常严重,已经到了濒死的状态。医生知道这个情况非大瞑眩不治,于是开了生姜泻心汤三剂。病人服药后大吐泻而气绝,家人请了好几个医生来诊看,都说这个人已经死了。此前开方的医生也来了,观其色、诊其脉、察其呼吸,皆绝,但把药灌到病人口中,仍能通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九时,病人竟如梦初醒,睁眼见到家族很多人来了要给自己办后事的样子,惊疑莫定,自言白天的时候间因大吐泻后乏力,神倦入睡,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搞清楚情况后,病人说饿了,随即吃了三小碗饭,脉息如常。此人平素吃了点不习惯吃的东西,就会呕吐,常年食粥为生,自此病愈后,任何食物不吐,健健康康活到七十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