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耳前瘘管医案、配方
2024
12-30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耳前瘘管医案、配方

耳前瘘管与胚胎时期在母体内发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可发生在一侧,也可见于两侧,瘘管口90%左右位于耳轮角前。其盲管多有分支,瘘管壁为层鳞状上皮,管腔内积有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可因腐败而排出腐乳状带臭味的分泌物。感染时瘘管口周围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溃破。瘘管可反复发炎化脓,反复溃破。管腔也会向深部发展,少数感染可延伸到外耳道或乳突部,易误诊为乳突炎。反复感染者,局部可发生长期不愈的瘘管或遗留下瘢痕。

耳前瘘管属中医学“耳瘘”、“耳漏”,其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先天缺损,皮肤腠理不密而形成瘘道,或因肝胆湿热蕴结,循经上犯,熏蒸耳窍而致病,或脓耳及耳根毒失治误治,邪毒滞留,气血不足,无力托毒外出,邪毒久留不去肉腐而成瘘。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主,此法可抗感染、解热镇静、促进创面愈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解热镇痛,消肿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再生,加速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及创面愈合的作用。临床用于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

(1)于某,女,18岁。父母述该患者自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右耳前皮肤溃烂,流脓流水,每遇感冒及精神紧张时加重,多年来靠口服消炎药及局部外敷依沙吖啶(雷佛奴尔)纱布治疗,停药后不久又复发,曾先后2次在医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但仍未得到根治。现患者正值高考前期,因劳累及精神紧张而复发查体见:右耳前有一大小约2.15cm×4.10cm的溃烂面,并流红色脓血水,味腥臭,周围红肿。初诊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水煎外洗,处方为: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5g,蒲公英25g,连翘15g,白芷20g,3剂,每日1剂,水煎浓缩成300ml,每次100ml,外洗20min,然后再用无菌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30min,每日3次。2诊:患者自述在用药过程中,流出很多脓血水。查体见:现患处无脓血等分泌物,腐肉基本已去,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上方去白芷,加五倍子15g,3剂,用法同上。3诊:创面已缩至约1cm×2cm,无分泌物,边缘整齐,有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上方加地榆15g,5剂,用法同上。1个月后家属来告,患者未用其他任何药物,现溃烂面已愈合,亦无明显瘢痕。经随访至今未复发21

按:本例患者为禀赋不足,以致出生后出现右耳前皮肤溃烂,流脓流水等症状,每遇外感及情绪紧张加重,多次治疗效果不佳。今因劳累及精神紧张发病。予黄连解毒汤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可迅速治疗创面溃烂,流脓,红肿等症状。3剂即见效,后期可酌加五倍子以加强生肌之功,取得很好的效果。

(2)胡某,男,8岁,初诊时耳前皮肤溃烂不愈,间断治疗月余。日前曾经当地诊所静滴抗生素并换药1周,停药即复发。经市医院检查,诊为耳前瘘管。需行手术,因畏惧手术,前来就诊查体见:右耳前见3cm×4cm溃烂面,有脓血水样分泌物,周围红肿,瘘管探查已腐烂,痛不可触。治宜祛湿解毒,排脓生肌,拟黄连解毒汤加减。处方:黄连、白芷各6g,黄柏10g,黄芩5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浓缩成300ml,每次100ml,外洗15min,洗后用无菌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3次。3日后2诊:患处已无脓血分泌物,腐肉已去大半,可见部分红色肉芽组织。继用上方去白芷、甘草,加五倍子、蒲公英各10g.3剂,用法同上。7日后3诊:创面缩小至2cm×3cm,无分泌物,边缘整齐,有新生组织,仍用上方,黄柏量减至5g,去蒲公英加地榆10g,3剂,煎洗如前。治疗至第17日家人来告,未用任何他药,已痊愈。经随访2年未复发,亦无明显瘢痕3

按:本例患者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先天缺损,皮肤腠理不密而形成瘘道,复因肝胆湿热蕴结,循经上犯,熏蒸耳窍而致病。黄连解毒汤为清热泻火解毒之代表方,中医认为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生肌的作用,西医药理研究及组织学观察证实,其具有较强的消炎、消肿作用,并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再生,加速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及创面愈合的作用。如炎症较重,酌加蒲公英、连翘等,如疮口久不收敛,可酌加五倍子,后期可加地榆、五倍子以加强生肌之功。如治疗病程较长,可改内服为外用,使药液易渗透肌肤,直达病所。陶氏等应用内服加外用综合治疗,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