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药辞典》、《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从前,有人形容医家的神通,叫做“从鬼门关里捞人”。意思是说,这人已经万分危急了,眼看不行了,但是却在医家、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转危为安,不断康复,最终活了下来,而且生活质量较好。也许你会觉得,能有如此立竿见影之效的,只有现代医学。但是我跟你讲啊,咱们的祖国传统医学,类似的验案也数不胜数。来吧,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医案故事。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55岁。初诊时间是1969年。这个人早在八年前,就已经确诊高血压了。
但是啊,那个年代,咱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高,医疗条件不好。所以这个高血压,患者一直没有系统治疗。八年来,患者始终得过且过,将就着过日子。就这么的,八年之后,这个患者发现自己将就不下去了,而且还办了病退不再上班了。到底怎么了呢?就是整个人头晕特别严重,可以说一坐起来就天旋地转,一秒钟都无法坚持,食欲全无,全身乏力,整天躺在床上,身体状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进行了。在当时来讲,人到55岁,这年纪不小了。有统计显示,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就是50岁上下。所以这个患者在卧床不起以后,自知大限将至,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身后事了。这个时候,患者家属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当时广东杏林大家邓铁涛前辈。邓师后来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其实在当时,年过五旬的他已经享有盛誉了。患者家属的意思是,让邓师看一看。如果有得救,就想想办法。如果没得救,该放弃也就可以放弃了。刻诊,患者尺部脉弱,脉弦而数,弦脉明显,苔薄白,舌质红,边有齿痕。整个人形体显得肥胖。脸上浮红,上下眼睑则微微发黑。患者表示,除了头晕以外,还头痛、失眠、多梦,夜里小便还多。一测血压,果然不得了,高压210,低压120。了解到这些之后,邓铁涛前辈书方一首:莲须12克,女贞子12克,桑葚子12克,淮山药15克,钩藤10克,地龙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25克(先煎),龟板25克(先煎),牛膝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这个方子,患者一直服用下来。中间略有加味,比如说加入天麻、杜仲、川贝、太子参、山楂等。服药4个月之后,患者诸证得到改善,基本上可以自理,不用人伺候了。接着,患者坚持服药一年以后,不但生活自理,而且还能帮助家里头做一些家务,料理晚辈孙子的生活。高压,始终维持在145到150之间,低压,在80到90之间。每个月只需服药几天即可。患者对这个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说自己被从鬼门关里,硬生生来了回来。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业内是十分有名的。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患者。其实,这个高血压患者的问题,比较普遍,就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你看啊,这个患者尺部脉弱,这是肾气不足。肾不足,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结合患者舌红,脉数,面色浮红,而且失眠多梦,可以断定,这是肾阴虚无疑啊。肾阴虚,有虚热,所以舌红脉数。虚热上浮于面,所以面色浮红。虚热内扰,所以失眠多梦。至于说患者的上下眼睑发黑(黑眼圈),一般来说,也是肾虚的表现。肾阴亏虚,肾气不能固摄膀胱之气,所以患者夜尿还比较多。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阴也不足。肝阴不足,阴不制阳,则肝风内动,于是风阳上扰,患者就出现了严重的眩晕。其实,这个状态的形成和日益加重,是需要时间的。患者高血压八年来未曾治疗,可见病情一直存在、恶化,以至于高压210,低压120,整个人坐都坐不起来。怎么办?当时邓师的做法,就是滋补肝肾。我将邓师此方归纳歌诀:二至莲桑葚,山药钩地龙。牡蛎牛龟板,滋补肝肾宗。再来看——莲须12克,女贞子12克,桑葚子12克,淮山药15克,钩藤10克,地龙10克,旱莲草10克,生牡蛎25克(先煎),龟板25克(先煎),牛膝15克。这里头,以女贞子和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为主,加上桑葚子、山药、龟板,加强补肾之功。滋补肝肾以后,再平息肝风。这就是牡蛎、钩藤、地龙。牛膝可以引血下行,起到降压作用。
最后,加一个莲须。莲须能干啥呢?就是固精缩尿,改善患者夜尿多的问题。但是这个莲须的选用,很有讲究。它一方面能固精益肾,另一方面还能清心,有沟通心肾的作用。这对于改善肝肾不足、上盛下虚的高血压症状来说,是十分有益的。这也是为什么选择莲须,而不选其他固精缩尿之品的原因。你看看,名家选药,确实不一般啊。以上就是用药的基本思路。当然,我的理解还很粗浅,更多的东西,可能还说不出来。这就留您自己体会了。总之,邓铁涛前辈的这方子,是滋补肝肾、平定肝风的基本配伍。若随证加杜仲、天麻等,可以对相当一部分人起到较好疗效。而且事实证明,它安全有效,可以长期服用。中医爱好者们,不妨把它收录和记载下来。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吧。我感谢你的阅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60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